核心提示:日前,在北京召開的2012中國豬業發展高峰論壇上針對生豬市場的不景氣,眾多生豬養殖企業如何走出困境,盡可能地減少損失進行了采訪,詳情如下。
今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一直處于總體持續下跌、局部小幅回升狀態,4月中旬全國平均豬糧比價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隨后國家發改委先后兩次啟動凍豬肉收儲工作,以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但受飼料價格快速上漲、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目前,部分生豬養殖企業仍然處于虧損狀態,有業內人士指出,“豬周期”低谷仍將持續,2012年將是生豬養殖企業的“寒冬期”.
面對生豬市場的不景氣,眾多生豬養殖企業如何走出困境,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呢?日前,在北京召開的2012中國豬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本報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業內相關專家、企業負責人。
把握盈虧平衡點是生豬養殖的關鍵
生豬產業是一個周期長、風險大的產業,也是一個不好預測的產業。“發展生豬規模化養殖,準確把握生豬養殖的盈虧平衡點是關鍵。”河北裕豐京安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閆恒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據了解,河北省7月底生豬出欄價大概是每公斤13.6元,近期略有回升,每公斤可達14.2元。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飼料成本的節節攀升,當前玉米每公斤價格大概為2.5元~2.6元,比去年同期漲了52%.豆粕價格在近兩個月時間內,每噸上漲了1000元左右。
“根據往年經驗,當下的豬糧比浮動在5.8∶1上下,已略低于盈虧臨界點。如此計算,現在養豬已處于虧損狀態,相當一部分散戶都被迫退出市場。目前,最重要的是對散養農戶因勢利導,理性對待市場行情起落,控制風險,向規模化養殖和‘公司+農戶’模式轉變,推進養豬業健康發展。”閆恒普建議。
提升抗風險能力還得靠規模化閆恒普告訴記者,生豬養殖企業的盈虧除了跟生豬出欄價格有著密切關系外,還跟出欄量,即母豬的生產效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閆恒普給記者細算了一筆經濟賬,如果每頭母豬每次產仔14頭~15頭,按照河北省當前飼料價格計算,生豬出欄價必須達到每斤7.5元左右才不賠錢;如果每頭母豬每次產仔達到17頭~18頭,根據當前飼料價格計算,生豬出欄價格每斤7.2元就可以不賠錢。“現在,我們的母豬每年可出欄17頭~18頭,有一個場已經超過18頭,使得企業短時間內還能‘頂得住'.”閆恒普說。據悉,裕豐京安養殖有限公司的現有規模在河北省排第一,在全國至少也可以排在前20名。其下屬的養豬場均采用國際先進的生產工藝,在環境控制、營養搭配、保健防疫、品種選育等各個方面,每一個流程都有一套成熟規范的操作標準和管理方法,比如育種,裕豐京安的種豬均采用BLUP方法進行育種評估,使最佳基因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加速了品種的選育提高,另一方面提高了母豬生產效率。閆恒普認為,企業只有大力推行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才能增強企業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對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的補貼扶植力度。
關于我國發展生豬養殖規模化所具備的條件,中國農業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主任盧鳳君說,實現規模化發展最主要的是專業化收益和投資能力,養殖場的收益須高于經營成本20%,才可具備規模化,保證效益穩定。投資能力和組織化程度也是考量規模化發展的有力依據,因飼養方式不同,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有所不同。全程飼養模式的養殖場,雖然資金周轉率高、周期長,但生豬發病率低;而分段飼養模式的養殖場,因生豬來源不明確,更易發病,出現病豬、死豬,從而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盧鳳君認為,養殖場規模化發展還和產業鏈條有密切的聯系,產業規模也是養殖場規模化發展的一項參考標準,各區域之間的串聯,市場一體化的形成,更易形成規模。
生豬期貨將促進集約化生產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利用期貨交易等手段穩定生豬價格,表明了政府利用市場化手段化解生豬市場困境的決心。從長遠來看,由于我國在生豬市場具有巨大的容量,市場定價機制將隨著生豬期貨的推出更加完善,從而增強我國在國際生豬貿易中的“話語權”.同時,生豬期貨的推出與糧食期貨形成有效互補,形成涵蓋農畜產品的較為完整的農產品期貨體系,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再者,生豬期貨可以通過對交割品種的標準化規定,鼓勵優良品種的推廣,并藉此助推生豬產業的升級。此外,生豬期貨的完全市場化定價機制對推進“公司+農戶”等集約化生產模式具有促進作用。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喬娟教授認為,生豬現貨市場交易量巨大,且處于競爭狀態,生豬現貨價格波動劇烈頻繁,使得生豬產業鏈上的經營者都有較為強烈的規避現貨價格波動風險的需要,其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標準,能夠利用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這是生豬期貨市場發育并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條件。如何確保絕大多數生豬產業鏈上的經營者都能夠利用生豬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并成為生豬期貨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應該是促進中國生豬期貨市場發育的最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