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生豬產業是江西省南昌市的優勢農業項目,但是卻沒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大眾品牌,在精深加工領域一片空白,詳細請見下文分析。
生豬產業是江西省南昌市的優勢農業項目。一直以來,因為生態環境良好,豬肉品質上乘,南昌市生豬廣受市場青睞。
雖然廣受市場追捧,可南昌市的生豬產業卻始終在低端檔次徘徊,既沒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暢銷產品,也沒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大眾品牌。究其原因,南昌生豬產業的全部優勢都集中在繁養上,而在精深加工領域卻是一片空白。這個空白,成了制約南昌生豬產業發展的最大一塊短板。
南昌市農業局統計顯示,2011年南昌市生豬存欄214.8萬頭、出欄337.35萬頭,全年肉類總產35.15萬噸,均實現同比增長。自2007年到2011年的5年里,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均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南昌生豬產業在量上不斷突破的同時,在檔次的提升上卻裹足不前。重繁養、輕加工,是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長期以來,過度強調養殖規模、存欄數量、出欄產量,使畜產品加工這一重要環節被弱化成了畜牧業的“副”業。受其影響,科研支撐的缺乏導致畜產品加工工藝及硬件落后,進而使得畜產品加工精深程度不夠、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而當前主導生豬屠宰加工市場的各肉聯廠,設備落后、工藝簡單、產品低級。
江西某公司常務副總裁谷強甫說:“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分析,傳統生豬飼養、加工企業也必須走出當前的生存模式。因為生豬飼養屬于農業范疇,按照國家政策,農業不征稅。不僅如此,為了確保豬肉的市場供應,政府部門近年來出臺了包括能繁母豬補貼在內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屠宰環節,由于企業在高昂的成本和低廉的售價之間基本無利可圖,導致無稅可繳,因而其社會責任貢獻度大打折扣。”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升級換代,走出一條發展的新路子。
業內人士分析說,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傳統的生豬飼養、加工企業贏利能力十分有限。受上游飼料、原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包括生豬在內的泛農業產業一直存在峰谷交替的大起大落現象,不斷地在階段性暴利、階段性虧損、階段性持平三個狀態間“蕩秋千”。尋求飼養、加工之外的贏利之道,是大型生豬生產企業的必然選擇。
谷強甫說,對規范運行的標準化生豬飼養、加工企業而言,全產業鏈模式不僅可以將企業從與多小散亂的屠宰場進行無序無謂的競爭中解脫出來,提升盈利水平、彰顯品牌的溢價升值能力,還可以極大提升企業公民之于社會的責任奉獻度。
近年來,河南雙匯、江蘇雨潤、天津寶迪等一大批知名肉類加工企業相繼落戶南昌,整體提升了南昌的生豬產業發展水平。但截至目前,只有南昌雙匯有一條設計產能為日加工200噸低溫熏煮香腸肉制品的深加工生產線投產。其他更多的項目,還停留在只進行冷鮮肉、白條肉粗加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