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7年底前關閉或搬遷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最后期限的臨近,各地清退豬場的力度不斷增大,南方水網禁養地區面臨生豬產能的削減。同時,大型企業紛紛公布未來養殖計劃,“南豬北養”的趨勢明朗,東北等地承接的產業轉移或將彌補禁養拆遷、散戶退出的市場缺口。
環保壓力加大
3月31日,農業部發布《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設規劃(2016-2020年)》,劃定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海河流域、松花江、淮河、三峽庫區、巢湖、洱海為重點治理區域。這是繼2016年11月《“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中提出在2017年底前關閉或搬遷禁養區畜禽養殖場(小區)之后的又一政策加碼舉措。
在環保風暴下,豬場拆遷對供給端的影響較大。招商證券(600999,股吧)指出,2016年因環保整治而削減的生豬存欄為3600萬頭,2017年是禁養區關閉或搬遷的最后期限,各地政府將加大治污、拆豬場力度,清退范圍也將擴大,將繼續影響生豬供給。
除了拆豬場直接削減存欄量外,環保帶來的成本上漲也抬高了生豬養殖門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表示,公司新建養豬場項目的環保投入占整個項目投入的12%-15%,包括污水處理設施、有機肥加工、病死豬處理和管網建設等。體現到養豬成本上,環保工程硬件投入和運行費用約占到一頭斷奶豬完全成本的16%左右。
業內人士指出,在環保政策持續推進下,生豬養殖產業準入門檻和養殖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僅飼養成本提高就將極大增加散戶養殖的負擔,環保政策加碼將加速不合格散戶的退出。招商證券認為,隨著環保排查的逐漸深入,高污染、低效率的中小散戶被清退的同時,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龍頭則加速擴張,行業集中度將提升。
養豬區域轉移
在加大環保治理的背景下,生豬主產區,特別是南方水網地區面臨生豬產能調減的巨大壓力。為此,不少大型農牧企業選擇到生豬養殖適宜區投資布局新的養豬項目。從區域分布看,養豬北上態勢明顯。根據《2016年農牧業上市公司投資活動回顧》,在按投資額占比排名的前十的省(區、市)中,南北各有5個,但北方的內蒙古、河南、黑龍江、山東、河北的投資額占比合計達到59%,南方的安徽、湖南、廣西、湖北、四川等的投資額占比合計只有27%.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王曉悅、白旭波分析指出,這種區域轉移的趨勢與規劃的四類分區劃分基本一致。
根據《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國劃分為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四個區域。重點發展區包括河北、山東、河南、重慶、廣西、四川、海南7省(區、市);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云南、貴州為潛力增長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南方水網地區作為約束發展區域。
在生豬養殖方面,此次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穩定生豬生產,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方正證券指出,從目前的情況看,東北地區的養殖優勢不斷擴大。東北具備一定的資源優勢,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后,玉米各地區的價差逐步趨于合理,東北地區玉米價格較低,由原來的“資源劣勢+物流劣勢”轉變為“資源優勢+物流劣勢”,產業轉移的動力逐步增強。東北振興和南方加大環保的大背景下,“南豬北養”趨勢明顯。大型企業紛紛公布未來養殖計劃,在東北以及內蒙古建場,產業轉移將彌補禁養拆遷、散戶退出的市場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