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嗑藥”的白羽肉雞,不到一個月時間,從山西飛到山東,又到四川,在整個國內肉雞養殖業著實火了一把。而平度雞場被查封,六和產品下架更是路人皆知。整個肉雞養殖產業鏈陷入一種惴惴不安中。
據悉,20日山東地區“大肉食”肉雞品種價格在短短兩天時間,由4.95-5元/斤跌至3.5-3.8元/斤。雞苗價格更是一路跌宕,“事發后,白羽雞苗企業紛紛處理雞苗,價格大跌,現在廣東的白羽雞苗3毛錢一只,事發前在3元/只左右”,遂溪養雞專業合作社副社長張永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如此行情讓行業人士難以接受,行業整體陷入恐慌局面,“目前市場仍不明朗,局部略有小幅上漲。”
據報道,事件發生后,在山東嘉祥縣,六和集團屠宰場停業整頓,原來簽訂的收雞合同難以履行;相關部門一日數查,沒有人再收雞,養殖戶紛紛虧損,成了“嗑藥雞”風波的首輪受害者。張永以前曾是“公司+農戶”白羽肉雞養殖戶,他認為,目前該模式的農戶養殖利潤很低,“一只雞正常只有1元錢利潤,養殖戶只有想盡辦法提高成活率,用藥在所難免。”
中國獸藥協會某部門主管曾進行過肉雞產業調研,他告訴記者,白羽肉雞養殖密度高,易感染疾病,農戶控制方面很容易出問題。“如果能以品質為標準建立收購體系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王忠強認為,同樣“公司+農戶”的南方黃羽肉雞養殖此類問題少很多。
廣西家禽協會副會長李開達證實,當地主養黃羽肉雞,實行“公司+農戶”模式,企業統一飼料、統一收雞,按照品質、重量收購,同時規定飼料用量,“一只雞規定必須用足5斤飼料,這樣他們從外面進料也就沒有意義了,便于控制飼料質量。”
一位曾在六和工作過的人士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短期看養殖戶是風波的受害者,但這也促使龍頭企業改變原來“公司+農戶”模式中的利潤分配模式,基層養戶利潤會升高。某行業人士則認為,“公司+農戶”最理想的模式是把農戶像工人一樣管理,告別松散型養殖。
“嗑藥雞”事件發生后,大眾媒體對行業濫用藥現象高度關注,也曾大篇幅報道,引起了消費者的普遍關注。養殖用藥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有獸藥企業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廣州市光大牧業獸藥有限公司明年打算重點推廣一款芽孢桿菌的微生態產品,希望通過調整腸道環境預防疾病。
一些中獸藥企業認為商機到了,也想從中分一杯羹。傳統上中獸藥被認為無公害、無殘留、無耐藥性等副作用。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從事藥理研究的專家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雖然目前形勢對中獸藥是一個機會,但是現在還沒有太多效果很好的中獸藥,“用得最多的還是黃芪多糖,我是學藥理的,靠事實說話。有些連作用機理、主要成分都不清楚,有多少說服力?有些說中藥無副作用,也不一定,中藥中的某種酮類也有毒性。”該專家認為,實際中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效果還是西藥更好,中獸藥強調長期調理作用,還有改善品質、口感之類效果,但完全替代抗生素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