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上午,山東省畜牧協會召集省內白羽肉雞龍頭企業、飼料企業、獸藥企業的負責人,就近期肉雞事件和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座談,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據說,這是肉雞行業發展30年來第一次大型聚會,也是一次“最高規格會議”,來的大都是各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帶“副”字的很少。
產業飛速發展,監管沒跟上
與會老總們對肉雞事件的發生均表示很痛心,對造成的影響很是擔憂。獸藥生產企業山東信得科技公司董事長李朝陽認為,這杯苦酒是自釀的,怨不得別人,行業應深刻反思。
座談會上,涉事企業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公司副董事長黃炳亮向大家道歉,稱這次事件教訓深刻,公司正在反思整改。
山東省畜牧協會會長張洪本表示,近年來我們的肉雞產業飛速發展,但相應的監管等工作沒有及時跟上。我們應該正視問題,不回避矛盾,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如何實現生態化、標準化和現代化養殖,如何開展健康養殖。針對我省肉雞養殖密度過大、成本增加問題,他建議企業走出去,到省外海外建立養殖加工基地。
養殖環節最薄弱
山東民和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希民說,山東白羽肉雞產業完全是出口帶動性發展起來的,上世紀70年代先在煙臺養殖,全部出口,后來發展到濰坊等地。我國肉雞養殖是與國際養殖標準接軌最早的產業。隨著產業迅速擴張,錢好賺,有條件的要上,沒條件的也要上,導致質量沒有保障。原先以出口為主,后來轉內銷,質量控制監管措施放松,問題由此產生。
黃炳亮說,肉雞市場迅猛發展,六和集團肉雞產業迅速擴張,但管理沒跟上,在部分環節存在漏洞和疏忽。他說,所有環節,肉雞養殖環節最薄弱,最大失誤是部分購銷合同不是直接面對養殖戶而是與中間商“雞販”簽訂的,易出質量問題。
省畜牧局副局長唐建俊認為,目前是肉雞質量安全高發期,是轉調過程中的問題,這個時期可能持續到產業轉調結束,可能會很長,產業轉調過程也是利益調整過程。目前養殖規模雖大,但基本上是復制國外模式,沒有創新,從種苗到養殖到消費,沒有自己的東西。如果不進行改革,不痛定思痛,類似危機還可能發生,損失會更大。
如何讓消費者放心
面對出現的問題,孫希民建議產業管理從屠宰場入手。他認為目前屠宰場過多過濫,容易出事故,獨立的屠宰場應控制數量,多發展自繁自屠的屠宰場;加強獸藥管理,建立獸藥備案制、準入制,不允許獸藥售賣人員到養殖場推銷獸藥;建立生物安全隔離區,防止疫病發生和擴散。
唐建俊對以企業為主導建立生物安全隔離區的建議表示認同。他說,建立生物安全區后,要建立區域安全區,最后建立品牌區。在目前養殖模式一時難以轉變的情況下,應一方面規范培育中小企業養殖模式變革,提升中低檔養殖業戶的養殖水平,一方面正確引導消費。另外,環境治理上需下工夫,環境不好,家禽容易生病,生病就要吃藥,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讓消費者放心,是目前企業面臨的共同責任。
“此次事件受打擊最大的是養殖農戶”,青島九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江說,事件發生后,雞苗嚴重滯銷,許多養殖戶自動放棄養殖。他也提出與李朝陽同樣的問題:為什么出口肉雞全是公司自養,質量有保障,而內銷的不是?一個產品,兩種標準,怎么行?目前肉雞行業問題是養殖環節利潤率低,大家不愿意養,而是去搞加工、屠宰,去賣獸藥、飼料。應提高養殖門檻,提高養殖利潤率,讓大家都要重視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