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跟兩位朋友聊天,甲養了5頭母豬,2012年收入4萬多元,乙養了30頭母豬,2012年收入十一二萬元,乙的母豬存欄比甲多了6倍,收入增長卻不到3倍。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我的豬場擴大一倍后,利潤增長卻不到一倍。原因何在?我開始關注農村適度規模養豬這個話題。我走訪了解了很多養豬戶,咨詢了飼料、獸藥的業務員,查找了很多資料,經過半年多的總結,整理成文字,今獻給大家,與養豬同行分享。當前從事農村適度規模養豬的人群,多是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因各種原因不愿再外出務工,希望在家鄉發展自己的事業,而且因為外出務工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積累了不少創業的經驗,還能夠吃苦耐勞。有人把農村適度規模養豬定在30~55頭母豬,年出欄500~1000頭肥豬。這個說法我不太認可,我認為,養豬者結合自身經濟實力、生產條件、技術水平,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種優勢,把生產潛能發揮出來,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才是適合自己的養豬規模。例如本地張某,家里夫妻二人,父親身體尚好,兒子在家時也能幫著干活,他養了50多頭母豬,因勞動力充足,所以管理的比較精細,經濟效益也好,這么大的規模就適合于他。而另一位村民李某的家里孩子小,妻子幫不上忙,父母都有病,需要有人照顧,他只能管好10頭母豬。農村適度規模養豬與大規模集約化養豬生產企業相比有很多優勢。
一、土地方面。建一個1000頭規模的豬場(含圈舍,庫房,生活用房,道路,綠化帶等)約需24畝土地,在當前土地分散經營狀態下,難以協調解決。如果把1000頭豬分散到10家農戶飼養,每戶僅增加用地500平方米即可,即10戶分散養殖建設用地僅7.5畝,比大規模養殖節約土地16.5畝。農村適度規模養豬戶還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形式獲得建廠用地。
二、資金方面。大規模豬場資金投入大,風險大,貸款難。而農戶適度規模養豬資金投入小,利用自己打工掙的錢建場,當資金流動不暢時,可以賒銷經銷商的飼料,可以賒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的玉米,等豬有了效益以后再還。
三、排污方面。大規模豬場一般采用水沖清糞,污染嚴重,已經引起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農村適度規模養豬戶大多采用人工清糞,豬糞可以賣給果農、菜農做綠色肥料,豬尿就近排入附近農田的壟溝,澆地時隨水施入農田。不但不污染,還有利于培肥地力。
四、勞動力方面。農村適度規模養豬戶可以利用自家勞動力,不會因為雇用大量人員而提高養殖成本,也省了管理人的精力。例如本地一大規模豬場,老板到外地參觀學習了幾天,回來后,發現有大批豬病了,于是問飼養員,飼養員回答“我說怎么這幾天喂豬省勁了,沒想到是豬病了。”老板頓時無語,因為豬場工資低,雇用的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低,年歲大的人員。
五、飼料方面。農村適度規模養豬戶除了可以就近購買大部分原料,自己配制飼料以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田間地頭的雜草,農作物下腳料等喂豬,節約成本的同時,還能增加豬的福利。例如,本地趙某夫妻二人做豆腐,利用豆腐渣子喂了7頭母豬,供著一雙兒女讀完了博士。他經常說,別人養豬賠錢的年頭我都賺錢。
六、管理方面。農戶可以通過參加短期培訓班或自學,方便、靈活地采用科學化飼養管理模式,因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責任心極高,從而努力提高養豬水平,達到養豬場增效目的。
七、養豬形式靈活。農戶可以自繁自養,也可以外購仔豬育肥。有業務員給我講了無極縣某村的養豬形式。該村養豬戶每年五一前后外購仔豬,一般每場100~300頭不等,養到十一前后,體重300斤左右出豬,每年一批,成功避開了冬春豬病流行的季節,降低了養殖風險,效益可觀。八、經濟效益方面。半年來,好多業務員反映,農村家庭適度規模養豬一般50頭以下母豬的豬場掙錢最多。
某地畜牧獸醫局組織了13名干部通過現場走訪3個區,9個鄉鎮,13個街辦生豬養殖場,問卷調查了29個不同規模的養豬戶,得出的結論是,生豬養殖并非規模越大越好,恰恰相反,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成本顯著提高,利潤明顯減少,并有數據為依據。以2012年6月為例,該地50頭以下,50~499頭,500~999頭,1000~4999頭,5000~9999頭和1000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每100公斤生豬生產成本分別為:1101元,1187元,1235元,1343元,1367元,1376元,利潤分別為:304元,258元,187元,70元,53元,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