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城郊前進村的村民現在過著讓城里人都羨慕的“小康”生活。在這里,村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了1.5萬元,是當地市民的兩倍;村民都住上了樓房,還有近百戶群眾住上了“別墅”;當地村民教育和醫療都會得到村級財政的補貼,過了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還能獲得數千元的村級“養老金”……
前進村的自然資源條件并不豐富,人均只有1.25畝地。十多年前,村民每年的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那時候我們就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主要以種植玉米為主,盡管很辛苦,但收入低生活水平上不去。”前進村村支書馬志祥說。
馬志祥曾經是當地一家酒廠的經理,2001年被推選為村支書。上任伊始,這個見多識廣的青年人就參照東部一些地區的經驗,想改變村里這種一家一戶散戶狀態,發展規模化的種植和養殖,但這一想法村民們并不是完全能接受。
“村民遲疑觀望主要是擔心有風險,那么這個風險我們先示范。”馬志祥帶著弟弟馬志超還有十幾個黨員開始發展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自投資金購買了荷斯坦奶牛。村民們看著村干部的“實驗”成功之后,紛紛加入到養殖奶牛的行業之中來。目前,前進村村民養殖的奶牛數量超過8000頭,村民們將土地轉變成牧場專門來為奶牛提供飼料。
除了奶牛養殖,前進村還發展蔬菜種植、溫室葡萄和餐飲服務等其他5個專業合作社。村民們通過入股分紅、合作經營等形式參與其中,村民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農民變身成為“專業工人”。村民們每天到蔬菜大棚和養殖場里“上班”拿工資。
前進村的發展,除了吸引很多懂技術的專業人員到來之外,許多長期在外創業、身懷技術特長的致富能人都回到家鄉。30歲的楊玉昆4年前放棄了在東部沿海的工作,現在負責一個奶牛養殖場的管理,他說自己的收入每年能超過10萬元。目前,在前進村這樣領高薪的“能人”就有二三十個。
“農村想要快速發展,就要用專業化的手段去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這是馬志祥對前進村發展歷程得出的總結。他計劃著在未來幾年繼續堅持發展,使前進村成為西部的“華西村”,幫助和帶動更多的農民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