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瑤族自治縣水產畜牧獸醫局、縣扶貧辦與該縣地蘇鄉贊字村杰內屯的農民唐運喜簽定了一份協議,協議規定當地政府和唐運喜共同投資在大興鄉建設羊舍,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內容是唐運喜要帶領該鄉60戶貧困戶通過養殖山羊脫貧。
1984年出生的唐運喜,初中畢業后就外出到廣東等地打工,后又輾轉到東北等地養羊,邊打工邊學習養羊技術的他在2010年回到家鄉后,貸款10多萬元辦起了養殖業,并迅速賺取了第一桶金,而后便擴大養殖規模,辦起了都安益達山羊品改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初期的70戶農民入社到2013年發展到137戶,合作社養殖的山羊達到6000余只。
今年29歲的唐運喜告訴記者,現今運作的合作社他已投入了200多萬元,其運作方式是他利用自身的技術隊山羊品種進行改良,然后提供山羊由村民圈養或放養,并提供獸醫技術和飼料,待母羊產下小羊羔后,雙方按“三七”來分。村民飼養的山羊在出欄后,可以直接進行銷售,如果認為市場價格低,也可以賣給合作社,“我們以高于市場價5角或1元的價格回收,經飼養后產下小羊羔或成為種羊后再分到農戶手中進行養殖或配種?!?/p>
該縣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黃洪告訴采訪團記者,全縣有養羊示范戶近70戶,其在帶領村民致富起到了旗幟作用,“2011年都安山羊養殖收入人均600元,2015年要占到人均收入的1500元?!?/p>
都安縣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養羊業是該縣的支柱產業,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該縣結合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引進國外優良品種,組織技術人員指導項目示范戶按照人畜分開原則,把羊舍建在避風、向陽、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在其外部建有運動場,設有飼槽、飲水槽、青貯池和種植牧草。
同時,推廣全圈養方式,用桂牧一號牧草、甘蔗尾等揉搓軟化+良化酶發酵后喂羊,同時補給玉米、豆粕、微量元素等綜合育肥飼料,山羊膘情好,毛色光亮,群體健康,大大縮短了飼養周期,一般喂養7-10個月即可出欄。
在地蘇鎮新蘇村內竹屯的都安山羊種羊發展基地,從四川引進的努比亞種羊,改變了都安山羊個頭小、生長慢的劣勢,“改良后的都安山羊生出的小羊羔,在三個月后的體重就達20公斤,而未改良的則只在5公斤?!被刎撠熑肆_順傭告訴記者,隨著發展,基地將向周邊群眾提供優質種羊,帶動發展都安山羊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