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左一)和老師、同學探討養豬技術。 黃澤振攝
他是俄羅斯“海龜”,掌握了俄語同聲傳譯這門技術,本可以輕松找一份高工資的翻譯工作,但卻出人意料地接手了一家養豬場,成了新一代養豬戶。在畢業的第二年,他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80萬元;為了養好豬,他重返校園,成了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的在讀學生。近日,記者采訪了這名富有經商頭腦的留學生劉陽。
學翻譯的他辦起了養豬場
2010年7月,25歲的劉陽從莫斯科語言大學俄語同聲傳譯專業畢業。回國后,打算創業的劉陽決定涉足休閑農莊。但跑了很多地方,不是交通不便,就是租金談不攏。一次,聽說婺城區蔣堂有個豬場想轉讓,一談發現價格比較合適,在父母的支持下,沒有養豬經驗的劉陽就以100多萬元的價格接手了。2011年1月,有1000多頭豬的豬場交接到劉陽手上。
關于接手養豬場的原因,劉陽說:“原因很多,一是看好這個行業,豬肉市場需求旺盛而且相對穩定;二是看到了當時的機遇,2010年生豬價格處于市場低谷期,很多養豬場效益不好,選擇在低谷期入市,得到收益的概率會比較大。”
就在劉陽接手養豬場后的第二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劉陽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80萬元。
重返校園學養豬
剛開始,從沒有養過豬的劉陽什么都不懂,豬場里的很多活都不會干,請人也難以如愿。2011年,劉陽重返校園,開始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學習。一晃兩年過去了,劉陽根據自己在金職院學到的專業知識,加上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忙,以及資金的配合,循序漸進對養豬場做了改造,陸續蓋了5排水泥瓦房,引進新豬品種,還給每排瓦房配備了吹風機以做好夏季防暑降溫工作,又在豬圈中放置了隔離板,以防止出現病豬交叉感染引起大面積死亡。
在養豬場的產房里,記者看到每只可愛的初生小豬都有獨立的嬰兒窩,下面是電熱板,旁邊還有保溫燈,就算在春寒料峭之時,小豬也不會感冒。
開專賣店賣生態豬肉
最近,劉陽剛把養豬場“個”轉“企”,現在叫“金華市康健畜牧養殖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是120萬元,正在申請貸款打算改造養殖場的部分房子。
劉陽考察過衢州的一家養豬場,該豬場打的是精品豬的旗號,主要是給豬吃的飼料不太一樣,是把草發酵后喂給豬吃,這種發酵技術還申請了專利,老板自己開了專賣店,每家店日銷兩頭豬,一家店一年就能掙不下200萬元。
劉陽的想法不同,他說:“首先要做好配種和選種,然后找一塊地把有一定生存能力的豬運出去放養,減脂肪,長瘦肉,培育生態豬,豬肉的口感就會好很多,專賣店開起來才會有顧客光顧。等到專賣店形式運營成熟,生態豬肉也積累了一定的客戶群,打出了一定知名度,再做觀光旅游,把釣魚、種菜、吃飯都整合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