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周期”由來已久,但今年卻有不同。“說起”豬周期“,常年從事生豬市場研究的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主任錢亮表示,不同有二,一是時間早、二是跌幅深。
看時間,去年跌破豬糧比6:1的盈虧平衡點是4月中旬,而今年則提至了3月初,比去年提前了一個多月;看程度,以3月為例,全省出欄肥豬環比跌幅達到13.76%。
除時間和程度外,錢亮還注意到一個特別的現象。原來三年一次的”豬周期“一年賺、一年平、一年虧,從去年開始,一年內就會出現以月計的賺、平、虧現象。以去年為例,去年7.32:1的豬糧比最高點出現在1月初,5.14:1的最低豬糧比出現在年中,年末豬糧比則攀上了6.42:1。通算下來,去年規模養殖盈利情況整體呈前高后低的”V“字型,全年平均效益每頭145元;散養戶的全年盈利水平走勢呈前高后低的”U“字型,全年均利每頭74元。
據網友了解到今年出現的現象也與去年基本一致:春節后,市場需求回落,加之去年8月以來,一路向好的生產形勢使得養殖戶補欄積極性高漲,產能充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供大于求。養殖成本卻在增加,省畜牧食品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玉米、豆粕、小麥麩等飼料成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據統計,3月末,育肥場戶每頭平均虧損146元,自繁自養場戶每頭平均虧損近100元,養殖戶面臨的現狀是,賣與養都要虧。
讓養殖戶和消費者兩頭受益建議成立”川豬產業聯盟“
相對于散養戶,規模養殖戶們的抗壓能力顯然更強。”現在還有5000多頭,挺一挺再說。“成都興益洲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益江告訴記者,他絕對不會追漲殺跌。
陳益江”挺一挺“的心態得到錢亮的認可,”豬周期“從三年到一年的變化,也是因為規模養殖戶比重不斷增加,對抗市場波動的能力相應增強。
在遇到”豬周期“的當下,占全省近七成的規模養殖戶,已經充分顯現了”蓄水池“的作用:從全省看,截至3月末,生豬存欄總量、仔豬存欄量和育肥豬存欄量分別較去年3月末增加3.94%、4.44%和7.36%。
然而,應對”豬周期“絕對不能僅靠規模養殖戶的”挺一挺“。錢亮分析,目前影響豬周期有兩大癥結:一是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格局尚未建立,二是市場信息對稱機制尚未建立,應對這兩大癥結,需要政府和市場兩只”手“。
政府之手首先要應對”肉-豬差“,即豬肉價格減去出欄肉豬價格的差價,這是用來衡量生豬收購、流通屠宰環節費用的一個指標。
記者采訪了雙流縣東升鎮的豬販張軍,他收的生豬價是每公斤13.6-14元;而到了雙流縣九江鎮定點屠宰場經理馮聲明那里,每公斤生豬進價是15元,經過屠宰加工之后,批發出去的豬肉就成了每公斤23元左右,肉豬差為9.4元。
來自省畜牧食品局的官方數據也顯示,今年3月份,肉豬價格同比跌幅為10.43%、豬肉價格同比跌幅為6.35%,而肉-豬價差則同比上漲0.41%,平均每公斤為9.75元。”不論豬肉價格漲與跌,中間流通環節利潤都未受影響。“錢亮呼吁,政府能否在農貿市場上為規模養殖戶提供優惠的攤位,實現”農市對接“,既可擠出中間環節,又能使養殖戶和消費者兩頭受益。同時建議,政府能否成立產業發展基金,通過發展基金進行調控生產。”養殖戶在整個產業鏈中地位是最低的,定價上沒有話語權。“陳益江說,四川是生豬大省,目前規模養殖戶的數量也占到了近七成,如果能成立一個”川豬產業聯盟“,養殖戶抱團發展,不但能爭取到話語權,也能實現市場和生產信息的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