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生豬出欄價格又陷入快速下行通道,養殖戶出售一頭生豬虧損200元左右,“豬賤傷農”現象再次在各地上演。
江西省宜春市是生豬養殖大市。在宜春市畜牧良種場無公害生豬基地,場長陶清松告訴記者,現在當地生豬的出欄價格約為6.2元/斤,而其成本則為7.3元/斤。“每斤的差價在1.1元左右,而一般出欄生豬都有兩百四五十斤,也就是說我每賣一頭豬就要虧200多元。”
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受周期性、季節性因素疊加影響,1月份以來,我國生豬價格明顯回落。3月6日,豬糧比價跌破6∶1盈虧平衡點,截至目前已經連續4周處于盈虧平衡點以下。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生豬價格大幅下滑,除了受近年來不斷反復的“豬周期”影響外,行業統計數據的不準確以及進口豬肉數量大幅增加等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江西省養豬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阮騰芳表示,從2010年6月生豬價格止跌上揚以來,生豬養殖保持了2年多的盈利期,今年以來生豬價格呈現較快回落態勢,符合市場預期。
前兩年養豬賺錢的時候,養殖戶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實際數量遠超過公布出來的統計數據。此外,豬肉進口大幅增加也加劇了供需矛盾。據海關統計,2012年,我國累計進口豬肉52.2萬噸,較上年增加11.7%。
國家發展改革委于4月7日宣布,有關部門已在全國20多個省份同時啟動凍豬肉收儲工作,穩定豬價。業內人士認為,國家啟動凍豬肉收儲,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當前生豬養殖行業的陣痛,緩解“豬周期”帶來的不利影響,但在“止痛”之余,還應“動手術”,從提高生豬養殖行業的準入門檻、促進規模養殖并健全預警機制等方面著手,在源頭上平抑“豬周期”。
阮騰芳表示,當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準入門檻較低,散、小、亂的現象較為突出,這是導致“豬周期”反復上演的一個重要原因,有關部門應在政策上加以完善,對現有的養殖場進行規范和整治,防止其無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