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臨床數據證實板藍根能有效治療禽流感。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也指出,板藍根在內的防治辦法,沒看到有特殊效果的依據,無法判斷其作用。
南都周刊第13期封面
Q:中國第一例H7N9禽流感病毒究竟是什么時候、如何被發現的?有關部門反應是否及時?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A:2月19日病人入院,3月中旬被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證明為新病毒,經過中國疾控中心確認后于3月31日向社會發布。
2013年2月19日,87歲的病人李某因發熱咳嗽到上海市第五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重癥肺炎。李某的臨床癥狀和甲流相似,院方為他注射了達菲進行治療,達非被證明對多種流感病毒都有效。遺憾的是,李某已經處于晚期,達菲失效了。
早在2月26日,上海市第五醫院邀請了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副主任盧洪洲來會診,盧洪洲擅長診治傳染性疾病,有15年感染科的臨床經驗,曾參與H1N1型甲流的一線治療。
盧洪洲當天把這個奇怪的病毒標本送到中心的病原微生物應急監測實驗室,檢測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H1N1流感病毒、SARS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多種病毒,結果都是陰性。
H7N9主要感染分布
但新病毒的通用引物測試呈陽性,通用引物是甲型流感病毒共有的一段成分,這證明盧洪洲的設想,是甲型流感病毒,不是別的病毒。
“但所有已知的甲型流感病毒的檢測都失敗了,讓人相信它是一個新的甲流病毒,”盧洪洲說。
要證明一種新的病毒的存在更加困難,直到3月中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實驗室才初步認定,這是一種新的H7N9亞型的甲流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此前只感染禽類,從未對人類產生危害。不幸的是,李某已經于3月4日去世。
新病毒的確認需要兩個以上的實驗室的交叉印證,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把病毒標本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月2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送檢的病例標本中分離到3株H7N9禽流感病毒。國家衛生和計生委用了兩天的時間,綜合分析判定李某感染的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并于3月31日向社會公布。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凡認為,從最初發現、排除、基因比對、上報,到最終明確新病原的存在,20余天的時間已經非常迅速。相比十年前的非典疫情,衛生部首次告知公眾實情時,已經是病人入院的4個月后,SARS病毒也悄然擴散到中國十一個省市。
H7N9新病毒確認后,檢測時間縮短為4-6個小時。隨后,江蘇、浙江、安徽三地開始報告有病人感染這種病毒。截至4月9日19時,國內已經有28例H7N9禽流感病例,8人死亡。 (記者_徐卓君)
Q:H和N分別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有H1N1、H5N1、H7N9等不同病毒名稱?哪些對人特別危險?
達菲與禽流感
HN家族
A:HA蛋白質家族成員有16個亞型,NA家族的成員有9個亞型。它們之間不同的組合形態,決定了這個病毒的命名。H7N9的H是人類發現的第7種H亞型,而它的N是人類發現的第9種N亞型。
病毒就是一個蛋白質的外殼,里面包著一大塊遺傳物質。它表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突出物,像個渾身長滿刺的海膽。這些突出物有兩種: 一種稱作“HA”蛋白質,代表“紅細胞凝聚素”(haemagglutinin,即血凝素),它的樣子像支尖矛, 是病毒用來打開和入侵人類或牲畜的細胞的鑰匙;另一種稱作“NA”蛋白質,代表“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長得像朵長柄蘑菇,它可以破壞被入侵細胞的受體,幫助病毒在宿主體內自由傳播。
每個病毒的表面,約有400個HA和100個NA。人類目前已經識別出的HA家族成員有16個亞型,NA家族的成員有9個亞型。它們之間不同的組合形態,決定了這個病毒的命名。因此,H7N9病毒的意思就是,它上面的H是人類發現的第7種H亞型,而它的N是人類發現的第9種N亞型。
縱觀歷史,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感染了10億人,全球每三人中就有兩人患病,并導致近4000萬人死亡,比一戰的死亡人數還多,間接使這場大戰提早結束。
直到1997年,美國科學家陶本博格(J. Taubenberger)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他與同事利用遺傳學技術得出的研究成果,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關的病毒。
2009年3至4月,H1N1疫潮重新肆虐,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有過千人感染,106人死亡,死者多為青壯年。病毒隨后在全球范圍內擴散,包括中國內地。2009年4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把警告級別提高到第5級。這種病毒最初被俗稱“豬流感”,后改稱“甲型H1N1流感”。
另一次大流感是1957年中國爆發的H2N2型流感,隨后傳遍全世界,疫情一直持續到1958年,造成全球約100萬人死亡。這種病毒也被成為亞洲流感,是禽流感的一種變異,原本存在與鳥類身上的病毒和一個人類流感的基因混合在一起,于是疫情便開始傳播了。
十年后,H2N2發生了抗原的轉變,進化為H3N2,并于1968年在香港爆發,同年傳到美國,疫癥一直持續到1969年,造成約75萬人死亡。
1996年,H5N1病毒在廣東的家鵝中發現,當時它只在動物間傳染。到了2004年1月,H5N1在泰國和越南的家禽中爆發。數周內,中國、印度和日本等鄰近亞洲國家也發生了疫情,超過4000萬只雞被消滅,越南的豬身上也發現了病毒。2004年7月,H5N1再度在泰國和中國大陸爆發,次月傳至馬來西亞。截至2007年11月25日,全世界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了328例人感染病例,其中200例死亡,死亡率超過60%,這些確診的報告病例全部發生在東南亞地區。
Q:H7家族有什么不同?感染H7N9和普通流感的癥狀有啥差別?
肺炎
A:H7流感曾感染過人類(僅一例死亡),但H7N9的可怕之處在于引發的肺炎相當迅速,會讓患者突然進展到呼吸窘迫。
H7N9屬于H7病毒家族的一個亞群,H7病毒通常只在鳥類中傳播,但在1996年到2012年間,荷蘭、意大利、加拿大、美國、墨西哥、英國都報告過人類感染H7流感病毒的病例,唯一一宗死亡病例發生在荷蘭。主要病毒為H7N2、H7N3和H7N7。大部分感染都和家禽有關,主要導致結膜炎和輕度上呼吸道癥狀,死亡病例則表現為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至于H7N9流感病毒,以前都是在禽類體內發現的,在荷蘭、日本、美國等地都引發過禽間疫情。2013年是全球首次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它的可怕之處在于嗜好攻擊肺部,而且引發的肺炎相當迅速,會讓患者突然進展到呼吸窘迫。
總的來說,感染H7N9和普通流感的癥狀區別在于:
H7N9:表現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早期有高熱(38℃以上)現象,伴有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但頭痛、咽痛、肌肉疼痛不明顯。起病5-7天后出現呼吸困難重癥肺炎,部分病例可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并死亡。
普通流感:同樣起病急,有畏寒、打寒顫或高熱現象(體溫可達39-40℃),同時伴有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常有干咳、喉痛、鼻塞、流涕現象,3-4天有好轉,但體力恢復需1-2周。(記者_胡雯雯)
Q:H7N9新病毒是何方神圣?是否與嘉興死豬 有關,或者和候鳥遷徙有關?
死豬、候鳥、家禽
A:病毒學證據顯示,H7N9可能源于江浙地區的家禽。
H7N9禽流感病毒在長三角出現的時機,正好和黃浦江上死豬泛濫的時機吻合。公眾懷疑,這種新的病毒正可能是黃浦江上漂浮的豬的真正死因。
然而,上海市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黃浦江上的34份死豬進行了檢測,沒有發現禽流感病毒。
香港大學教授管軼(香港大學教授,多年來致力于研究動物流感病毒)也認為不是黃浦江上的死豬,管軼多年來都在研究動物流感病毒,他至今還沒有觀察到豬的身上攜帶H7型病毒。
“H7N9禽流感病毒來自于上海的1萬多頭死豬的可能性極小,人好像比豬對H7型禽流感病毒更加敏感,如果在豬身上已經爆發了禽流感疫情,人的病例會比現在的二十多例病人多很多,”管軼說。
至于農業部的專家推斷新病毒有可能由候鳥遷徙帶入,管軼也不認同。實際上,候鳥已經多次成為禽流感的擋箭牌。
管軼認為,最有可能是來自家禽。因為這個H7N9病毒中的八段基因片段,只有一段基因和候鳥中的比較相接近,其他七段基因都來自家禽攜帶或流行的病毒。6個內部基因全部來自H9N2病毒的,而H9N2病毒自1994年以來在中國的家禽中流行了將近20年。最主要的表面基因(血凝素蛋白基因,H7)和家鴨中的流感病毒很相近。
新發現的H7N9病毒,兩個表面基因,血凝素蛋白基因(HA)和神經氨酸酶基因(NA),分別來自于H7亞型和H11N9,其余6個內核基因都來自H9N2。
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推測,新H7N9甲型禽流感是由這三個病毒的基因重組產生的一個全新的病毒。
賀建奎還將新病毒的8個基因序列與世界各國的流感病毒的基因庫的數據進行了比對,發現與其最接近的病毒基因多數來自江浙地區的家禽,有的基因相似度接近100%。
“這與人感染病毒的地點重合,推測本次基因重組的地點可能在江浙一帶,”賀建奎說。 (記者_徐卓君)
Q:為什么禽流感在中國頻發?
活禽市場、哨兵禽
A:中國的家禽因廣泛使用疫苗而普遍有抗體,即使受禽流感病毒感染,它也不會死,病毒仍然可以在家禽中流行,直到感染人。
管軼介紹,任何國家發生了人感染禽流感之后,都會把家禽中的疫情調查清楚,然后撲殺處理。
H7N9流感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人不會無緣無故地感染它,病毒還沒有能力人傳人,人只可能從動物身上感染病毒。想要控制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就要找到病毒的源頭—多數情況下是家禽,然后將其撲殺。
病人持續增加,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都有人感染病毒。但找到的動物卻不多,截至發稿時,只是在上海和杭州的活禽市場中找到了一些感染了H7N9鴿子和雞。
上海市農委主任孫雷4月8日說,目前上海本地產家禽尚未檢測到H7N9禽流感病毒。這就意味著上海活禽市場中的感染了病毒的雞和鴿子來自外地,但具體來自哪里,無論是農業部,還是上海市都沒有給出答案。
找不到染病的動物,就無法切斷病毒的源頭。溯源難,主觀和客觀因素都有。
“對禽類而言,H7N9是低致病性病毒,家禽就算感染了病毒,也不會死亡,因此不容易發現,這是客觀因素,”管軼說,“主觀因素是禽流感防控本身就夾雜了太多的政治和利益。”
在H7N9病毒之前,H5N1禽流感病毒一直是心腹大患,它是一種高致病性病毒,對家禽和人類的致死率都很高,中國自2005年以來,對所有雞、鴨、鵝和人工飼養的鵪鶉和鴿子進行強制免疫。
管軼介紹,在大多數國家控制禽流感是不打疫苗的。少數國家,即使用也不會給所有的禽鳥打疫苗,會留一部分“哨兵禽”,不給它打疫苗。沒打疫苗的哨兵禽如果出現大面積死亡,說明雞群或鴨群中有病毒流行,哨兵禽的存在可以更好地監測家禽中禽流感病毒流行的狀況。
“而中國的家禽因廣泛使用疫苗而普遍有抗體,即使H5N1病毒感染它,它也不會死,但病毒仍然可以在家禽中流行。每次我們國家都是人先感染了禽流感,再去周圍的動物身上找病毒,我們中國人成了哨兵人了。”管軼說。
Q:H7N9病毒會危及生命嗎?它會演化成大流感嗎?
致死率 傳播能力
A:尚不清楚H7N9真正的致死率,因為目前發現的都是重癥病人,無法判斷有多少隱形病例或者輕癥病例。目前,隨著病人的增加,H7N9的死亡率開始下降。在無法人傳人的情況下,H7N9很難成造成大流感。
H7N9病毒是低致病性病毒,而H5N1是高致病性病毒,但這并不意味著 H7N9的危害比H5N1小。高致病性病毒或是低致病性病毒是根據病毒對家禽的威力分類。
對人類而言,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反而更加棘手。高致病性病毒一旦感染家禽,就會大面積死亡,人類更方便找到病毒的源頭。而家禽感染H7N9并沒有癥狀發生,家禽可以隱秘地攜帶并傳播病毒,不為人所知,人類就很難找到或者找全病毒的源頭,也就沒有辦法根除病毒,病毒可以長期存在家禽的體內,持續地感染人類。
H7N9病毒看起來威力巨大,在剛開始發現人感染病毒的時候,致死率一度達到60%,隨著病人的增加,死亡率開始下降。
實際上,醫生們也不清楚它真正的致死率,因為目前發現的都是重癥病人,是不是存在一些隱形病例或者輕癥病例,還是未知數。
一般來說,病毒的致死率越高,它的破壞力也會越高。但具體到甲型流感,似乎正好相反。
《打敗禽流感》一書作者艾伏里西諾認為,當病毒的死亡率開始下降時,比如降到10%以下時,環境才成熟到可能會發生瘟疫大流行的階段。比如1918年造成了2500至4000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致死率并不高,2.5%-5%,但卻感染了全球十億人。
當病毒越來越精于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時,它的致死率也會奇妙地下降,目的是為了讓宿主物種可以繼續傳播病毒,如果病毒既保持了高致死率,又能輕易在人間傳播,被它所感染的物種將會有滅種之虞。從進化的角度看,病毒必須設法使它的宿主保留一定的數量供其感染,畢竟病毒沒有辦法在失去宿主的情況下存活。 (記者_徐卓君)
Q:世衛組織稱,H7N9禽流感病毒出現變異,變得易于感染人體。究竟是什么因素決定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
突變
A:禽流感病毒可能發生突變,使得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質可以結合人型唾液酸受體,于是,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細胞。
任何一種病毒都有宿主感染特異性,這決定于很多因素,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病毒能否結合宿主細胞膜表面的特異性受體。通常認為流感病毒感染具有宿主特異性,不會產生跨物種傳播。能夠感染人的流感病毒一般是人型流感病毒(如H1、H2和H3型)或者是人型和禽型的重組流感病毒(如H5和H7型等)。
1997年8月,科學家在中國香港的一個3歲兒童流感死亡病例體內分離出H5N1型高致病禽流感病毒,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H5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共造成18人感染,其中6人不幸死亡。這使得人們認識到,禽流感病毒直接跨物種感染是存在的。
流感病毒通常感染人或動物的呼吸道上皮細胞,流感病毒會和宿主細胞膜表面唾液酸受體結合以介導病毒進入細胞完成復制。這種受體在人類呼吸道和禽類呼吸道種類不同,如在禽類呼吸道以α-2、3型唾液酸受體為主,所以這種受體也常被稱為禽型唾液酸受體;在人呼吸道表面,則主要分布著α-2、6型唾液酸受體,被稱為人型唾液酸受體。
流感病毒表面一種稱為血凝素( HA)的蛋白質決定了該流感病毒傾向于結合哪一種類型的唾液酸受體。科學家通過對比不同亞型流感病毒HA序列后發現,HA蛋白質一些關鍵位點的氨基酸種類決定了其對于唾液酸受體結合的特異性。一般來說,人流感病毒優先識別人型唾液酸受體,而禽流感病毒則優先識別禽型唾液酸受體。
通常情況下,禽流感病毒不會接觸到人體。然而,在有些情況下,比如人與禽類長期較為近距離的接觸,使得禽流感病毒有機會接觸到人,并且有可能在禽類與人之間多次互相傳播。在這種情況下,禽流感病毒可能會發生一些突變,造成HA關鍵位點氨基酸種類發生變化,使得禽流感病毒HA蛋白質可以結合人型唾液酸受體,于是,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細胞。這個過程使得禽流感病毒獲得了適應于新宿主的突變,當然,這些突變可能不僅僅包括了HA蛋白質氨基酸的變化。
另外,豬的呼吸道內同時存在人型和禽型唾液酸受體,所以人型流感病毒和禽型流感病毒均可以感染豬,并有可能在豬的體內發生重組,這樣的重組過程便有可能使得原本只能感染禽類的病毒感染人體。
Q:H7N9病毒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嗎?
人傳人
A:暫時沒有人傳人的證據。
和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觸的600多人,都沒有異常情況發生。H7N9病毒的八個基因片段中也沒有人類流感基因片段。因此,目前還沒有看到有明顯的人傳人的證據。
根據管軼的說法,影響病毒在人際傳播的因素有三個:
1、受體;
2、亞型,H1、H2、H3三個亞型的流感病毒在人類身上能傳播開,H5、H7、H9僅偶爾能感染人類,暫時不能在人身上傳播開;
3、內部基因的配套程度,有的病毒的內部基因在人身上繁殖效率不高,就傳播不開,有的病毒在人身上繁殖效率很高,傳播能力就會強,遺憾的是,科學界對H7N9的了解還太少,它的基因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異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沒有人知道H7N9病毒未來會不會變異,會在什么時間變異,變得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但值得注意的是,賀建奎在新病毒的表面基因HA中發現了9個氨基酸的變異。這說明新H7N9禽流感病毒有很強的變異能力。由于表面基因HA是病毒用來吸附感染動物細胞的,它的高變異能力可能導致它傳播感染能力和致病能力的變化。 (記者_徐卓君)
Q:H7N9病毒有疫苗嗎?最近國家食品藥監總局批了種新藥帕拉米韋,它能有效防治嗎?
帕拉米韋、達菲、扎那米韋
A:暫無疫苗,達菲是公認治療禽流感最有效的藥物之一,而帕拉米韋的臨床試驗數據證明其對甲型(H7N9屬于甲型流感病毒亞型)流感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合作機構一直在分離和鑒別H7N9病毒,以確定制造疫苗的最佳候選病毒。這是制成疫苗的第一步。但按目前的進展,疫苗的研發還得進行至少6-8個月,所以新疫苗沒有那么快出來。
2013年4月5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批準了抗流感新藥,帕拉米韋(Peramivir)氯化鈉注射液。這種藥物的作用機理是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經氨酸酶(NA),削弱病毒利用這種糖蛋白與人體呼吸道上的受體結合能力。現有臨床試驗數據證明其對甲型(H7N9屬于甲型流感病毒亞型)和乙型流感有效。目前批準帕拉米韋上市的國家僅包括美國、日本、韓國等少數國家。
根據藥監局的說法,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跟市面上已有的奧司他韋在療效和不良反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二者同屬于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抗病毒機理相同。但奧司他韋是口服制劑,不便于重癥患者使用,并且由于其上市時間相對較早,目前已發現耐藥性。相比之下,帕拉米韋的臨床使用效果起效快、持續時間長,而且屬于靜脈給藥,對于流感重癥患者、無法接受吸入或口服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的患者來說更適合。
另外,根據實驗室測試結果,H7N9病毒對于奧司他韋(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韋(Zanamivir)敏感。磷酸奧司他韋正是達菲的通用名,羅氏制藥獨家生產的這一抗流感藥物于2001年在中國上市,原理和帕拉米韋一樣,它也能抑制病毒顆粒從受感染的細胞穿出,因此能夠抑制病毒在體內的傳播,并且可以大大減少并發癥(主要是氣管與支氣管炎、肺炎、咽炎等)的發生和抗生素的使用,因而是目前治療流感的常用藥物之一,也是公認的抗禽流感、甲型H1N1病毒最有效的藥物之一。
而扎那米韋(Zanamivir) 是自1993年金剛乙胺獲準上市后第一個獲得許可的流感治療藥物,由葛蘭素威康公司推向市場。該品通過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從而改變了流感病毒在感染細胞內的聚集和釋放。它的原理和奧司他韋及帕拉米韋類似,都是通過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NA,從而改變流感病毒在感染細胞內的聚集和釋放。
然而,專家都認為,上述藥物只應該針對一些高危病人,感染風險低的一般人群沒有必要使用。 (記者_胡雯雯)
Q:除了勤洗手外,還有哪些方面不能忽視?
消毒
A:避免與活禽、死禽接觸;在處理鳥糞等污物,用消毒液消毒;長時間陽光下曬衣物。
H7N9病毒在禽類身上致命性不強,一只看起來活蹦亂跳的鳥可能已經感染上了這種病毒。因此,除了避免逛家禽和花鳥市場,出外踏青或逛公園時也要小心,不論是活的還是死的禽鳥,最好保持距離。
禽流感病毒可以在涼爽和潮濕的條件下存活較長時間,若清理鳥糞等污物,要用含氯或溴的消毒液消毒,手則用酒精、碘伏等消毒。另外陽光或紫外線直射衣物也可以破壞其傳染性。 (記者_胡雯雯)
Q:現在連超市的雞肉都滯銷了,到底雞肉能不能吃?雞蛋或豬肉呢?
高溫 熟食
A:雞肉可以吃,但要吃熟食,而且還要留意間接污染—處理生肉的器皿、廚具等。
禽流感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高溫、紫外線、各種消毒藥都可以殺死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H7N9病毒在100℃中一分鐘可以被消滅,70℃經兩分鐘以上即能被滅活。因此,雞鴨等禽肉,豬肉和雞蛋只要充分煮熟煮透,吃下去是沒有問題的,但要注意幾個問題:
1、不吃病死的動物;未經烹調的血同樣是高危食品;
2、處理食物時,要把生肉和熟肉或即食食品完全分開,不能使用同一砧板和刀具,以免互相污染;
3、料理完生肉食材要徹底用肥皂洗干凈手,清洗和消毒生肉接觸過的操作臺和器皿;
4、不能把煮熟的肉放回原先裝它的容器。
Q:最近板藍根好火,類似的防流感偏方到底有沒有用?
板藍根、煙草
A:沒有任何嚴謹的研究能證明板藍根有效,其他偏方也是如此。
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發時期,麥片粥供不應求,因為大家相信它里面有一種抗感冒的神秘成分;有的工廠和公司改變了原本禁止吸煙的規定,開始鼓勵員工抽煙。為什么?因為他們誤認為煙草的煙可以殺死感冒病毒。
1977年俄羅斯流感爆發時,有些醫生用石炭酸混合奎寧,或是重碳酸鹽混著硼酸,噴進人的鼻孔里,相信這些東西可以殺死病毒。事實證明這些偏方都是無效的。
H5N1禽流感爆發時,由于羅氏制藥公司公布達菲的有效成分來自常用調味料八角茴香,一時間八角、茴香漲價缺貨,不少人誤以為用其燉肉燉湯能防治流感。事實上,達菲共有12道生產工序,最初是從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提取程序相當復雜,每30公斤八角茴香只能加工出1公斤莽草酸。而八角在烹飪過程中產生莽草酸的幾率不大。
至于板藍根,江蘇省衛生廳在4月3日發布的H7N9禽流感的防治中醫方明確提到可將其用于預防。而《病毒學報》2011年第3期的一份研究卻顯示,板藍根水提物對各型流感病毒的預防均無效。僅在血凝抑制試驗中,對三種禽流感病毒(H6N2、H7N3、H9N2)的血凝素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阻止病毒感染。
但是,沒有任何臨床數據證實板藍根能有效治療禽流感。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也指出,板藍根在內的防治辦法,沒看到有特殊效果的依據,無法判斷其作用。
.turn_page_box_content{clear:both;padding:9px 2px;text-align:center;color:#000000;margin:0;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體";}.turn_page_box_content .tpb_right a{padding:0 6px 0;border:1px solid #ccc;background-color:#fff;color:#000000;height:20px;line-height:20px;font-size:12px;display:inline-block;}.turn_page_box_content .tpb_right a:hover{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decoration:none;border-color:#ff0000}.turn_page_box_content .tpb_right a.cur{font-weight:bold;padding:0 6px 0;border:1px solid #ed120a;background-color:#ed120a;color:#fff}.turn_page_box_content .tpb_right a.cur:hover{background-color:#ed120a}.turn_page_box_content .tpb_right a.tpb_btn_previous, .turn_page_box_content .tpb_right a.tpb_btn_next{padding-left:6px;padding-right:6px}.turn_page_box_content .tpb_right a{margin-right:6px;}
專題:H7N9重創家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