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我國生豬養殖業一直難逃價格暴漲暴跌的怪圈。近期,各地豬肉價格再次“跳水”,不少養殖戶養一頭生豬虧損100-200元,已逼近“深度虧損”。
在經歷了去年生豬市場價格“平年”后,不少養殖戶指望著今年豬肉價格“翻身”。誰知,剛一開春,就遭遇了肉價大跌。
養殖大戶 波瀾不驚
“當然賠錢,今年肉價跌得特別厲害。現在賣一頭豬要賠100多元呢。”4月3日,星光良種豬繁育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杰說,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目前興平市規模最大的生豬飼養企業,年出欄量達到3-4萬頭,擁有標準化豬舍60棟。除了養殖場外,還有飼料加工廠和有機肥加工廠。
“早就知道今年豬價一定會跌,所以我們早就做好了準備。”30歲出頭的劉杰,雖然年輕,但很精明,在管理方面更是“高手”。他說,去年中秋,豬價上漲時,他就預感到今年價格會下跌,并及時開始縮群,把生育能力較弱的母豬和種公豬都相繼淘汰。
“啊,你能未卜先知?”面對記者的驚訝,劉杰笑道:“只要看看周圍養殖戶的動向,就知道豬價要漲還是要跌。當養殖戶‘瘋搶’母豬和仔豬時,一個養殖周期后,豬價肯定會跌。所以,半年前公司就開始縮群,并增大優良后備母豬群,為下一輪豬價高潮來臨做準備。”
“市場漲跌并不奇怪,有其自身規律,關鍵要能科學的提前預判。只有這樣,才能從容應對,規避風險。”劉杰補充說:“加上公司引進的品種好,有父母代種豬和三元豬,統一用優質飼料,集中用高檔疫苗免疫,生豬長得快,出肉率高,所以我們在生豬價格上也比散養戶占優勢。只要扛過‘豬周期’的低谷期,就會慢慢好起來。”
“眼下賠錢,也得咬牙堅持。”劉杰說,僅最近兩個月,公司就賠了80萬元。由于半年前就采取了預防措施,這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堤外損失堤內補。”劉杰笑著說,2008年公司開始生態循環養殖,增加了企業效益;飼料加工也降低了企業成本;豬的尿液生成的沼氣,豬糞加工成有機肥,向附近的果農菜農出售,僅此一項,每年也能創造近700萬元利潤。
養殖農戶 舉步維艱
去年中秋,豬肉價格開始上漲,許多家庭式的散養農戶,紛紛搶購母豬和仔豬,希望能趕上豬肉價格的“盛宴”。然而,今年春節過后,市場迎來消費淡季,豬肉價格一路下滑,甚至跌破成本價。大量養殖農戶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賠錢了。
豬價“跳水”,讓養殖戶叫苦不迭。生豬到了出欄時,即便賠錢也得賣掉,否則還得搭上飼料。壓欄、縮群,甚至退出市場,散戶們陷入茫然失措的境地。對于一些中小規模養殖戶來說,養還是不養,成為一道兩難的選題。
“現在養豬太難了,不光要精心伺候豬仔,還要時刻防止生病。好不容易養大了,卻賣不上好價錢。飼料、防疫費用和人工費都在漲價,豬價卻一個勁兒地往下跌。別說賺錢,不賠錢就謝天謝地了。”延長縣小道溝養殖戶張四旺說,2011年養豬效益最好的時候,曾經賺了3萬多元。但近兩年漲漲跌跌,基本上沒賺到錢,把精力和時間都搭進去了。
“我們這里散養戶多,因為好品種的豬難養,大都養的土雜豬,但賣不上價。最近的行情是,每斤生豬大概6元到6.5元。我打算這幾天賠點錢把豬賣了。”張四旺說,“憑經驗,我預測到今年豬價會跌,但沒想到會跌得這么快,這么狠。看來,我這一年算是白干了。”
4月11日,張四旺通過電話告訴記者,收豬的到他家看了,嫌豬的體型太大,又是土雜品種,肥肉比較多,所以最后也沒有收購。他表示,只能把這幾頭豬繼續養著,一旦有人要他就立馬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