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災區一是畜禽舍大部分毀壞,飼養環境改變;二是大量畜禽被壓死、餓死,病原微生物在尸體上滋生,尸體腐爛,病原大量擴散;三是地面裂縫、山體坍塌,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被暴露,污染水源等環境;四是大部分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襲;五是次生災害如暴雨、暴雪、大風等引起病原菌擴散;六是防疫設施不健全,制約了防控工作的開展。災后發生的動物疫病中,對人和動物威脅比較大的是人畜共患病傳染病,病毒類的有狂犬病等,細菌類的有牛、羊炭疽等,寄生蟲類的有鉤端螺旋體病和豬囊蟲病等。
根據動物疫病發生的特點以及防治環節,當前主要應抓好病死畜禽的處理、飼養場舍以及環境的消毒、免疫接種、畜禽及其產品的檢疫、疫情監測,以及防止動物霉變飼料中毒等工作。具體應做好如下幾點:
一、及時無害化處理死亡畜禽
病死畜禽體內帶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最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是將死亡的畜禽進行深埋,應選擇高崗地帶,坑深應在2米以上,尸體入坑后,灑上石灰或消毒藥水,覆以厚土。在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焚燒。禁止販賣屠宰病死畜,確保災后無大疫。
二、做好災后消毒工作
災后,要對轄區內的養殖環境和畜禽圈舍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消毒工作,避免病原與畜禽群體的直接接觸,降低發生動物疫病的風險。其中,消毒的重點地方有畜禽舍、屠宰場(點)、畜禽及其產品加工銷售場地、倉庫、中轉場地、牲畜市場、農貿市場、飲水源、畜禽運輸車輛等。消毒方法有日曬、焚燒、堆積發酵等物理消毒、生物消毒和化學消毒,其中化學消毒方法應用最為廣泛。
三、加強免疫工作
在災區開展動物疫病緊急免疫工作。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對重大動物疫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和其他動物疫病逐步開展緊急免疫工作。災后,特別要加強炭疽、狂犬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以及牛出血性敗血癥、牛病毒性腹瀉、犢牛副傷寒、羊痘、羊猝疽、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黑疫等其他動物疫病的緊急免疫。對于其它畜禽傳染病,也要根據疫情動態,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對養殖規模較大的養殖場要及時采集樣品進行免疫抗體監測,發現免疫抗體未達標的畜禽群體,應及時補免,避免疫情的發生。
四、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工作
加強疫情監測和疫情報告的目的,在于及時準確地掌握疫情動態,以便迅速采取防范和撲滅措施,防止疫情擴散。應安排獸醫巡回小分隊,深入基層調查了解情況,及時掌握疫情動態。發現疫情要及時診斷,按程序及時上報,并組織力量撲滅。要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等有關規定,對疫點進行封鎖,對病畜及同群畜進行撲殺,防止疫情擴散。同時,各地應加強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及時掌握可能出現的疫情情況,避免大面積疫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