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第二天,寶興縣靈關鎮建平養豬場場長李建平爬上了對面的山頭,身后跟著幾個氣喘吁吁的年輕人,他們要將在地震中被砸死的豬埋在這山里。李建平用手里的相機記錄下了整個過程。“拿著照片和耳標,就能找保險公司理賠了。”李建平告訴記者。根據四川省生豬保險政策,一頭能繁母豬死亡可以獲賠1000元;一頭育肥豬死亡可以獲賠500元。豬場因災死亡了40頭豬,其中能繁母豬1頭,育肥豬近30頭。如此算下來,只要李建平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便能從保險公司獲賠近1.6萬元。然而,李建平卻只能拿到能繁母豬獲賠的1000元,因為他沒有給育肥豬投保。“現在想來很后悔,只交4元保費就可以給一頭育肥豬上保險,要是當時能給每頭豬都買上保險,哪里才1000元的理賠金啊!”李建平很懊惱。據了解,2012年,四川全省有500多萬頭能繁母豬投保,投保比例高達90%以上,然而育肥豬的投保比例還不到20%。
這一落差,可能隨著新政的出臺而改變。從2013年開始,四川省對育肥豬保險的保費繳納方式進行了調整,由中央財政負擔的比例從10%提高到50%,由地方財政負擔的比例從60%下降至30%,由養殖戶承擔的比例從30%下降到20%。“這一調整,規模養殖戶為每頭育肥豬繳納的保費由6元降到了4元,而且最關鍵的是,地方財政承擔的比例大幅度削減,地方財政的壓力減小了,推動生豬保險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從2013年開始,四川育肥豬保險政策由部分試點市州推廣到全省,實行愿保盡保。新的利好政策出臺,為何李建平卻沒跟上?“一方面,養殖戶的風險防范意識還不夠;另一方面,新政策出臺后還需要時間消化,隨著相關部門的宣傳推進,育肥豬投保比例應該會大幅度增長。”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獸醫處處長李淳分析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