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0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農產品價格統計數據表明,上半年中國生豬生產價格同比上漲高達20.5%,位居所有農產品價格上漲前列。令人回味的是,面對如此權威的豬肉漲價聲音,網上卻呈現罕見的冷靜。與早些時候豬肉漲價人們的強烈反應相比,理性的言論多起來了。公眾普遍的看法是,政府機關敢講真話贏得了民心。
記得在7月14日,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擱出了“政府有能力保障豬肉市場供應”的硬話。一般人們相信,商務部此話可信。
豬肉價格為何會持續上漲?黃海指出的市場供不應求、發生藍耳病、飼料價格上漲等三個原因無疑是切中要害。本來,在市場經濟中,一個商品價格上揚,重要原因是商品供不應求;而某個商品價格下滑,恐怕也是供過于求之緣故。反思豬肉價揚的背后,也不難看出關鍵是豬源減少的問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生豬生產銷售的信息來源方面,政府機關及相關部門就出現了不同的調子。
就拿中國獸藥網今年4月27日發布2006年全國生豬存欄情況而言:與2005年相比,2006年生豬出欄量和存欄量增加。由于這是一個權威網站,因此,“2006年生豬發展增長”的信息人們就深信不疑,這可能是引起誤導的原因吧。事實證明,“2006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價格持續大幅下跌,養豬戶為減輕損失,宰殺母豬,賤賣小豬,導致今年上半年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嚴重不足。今年5月生豬存欄量比2006年同期下降15%-20%左右”。(見新華社2007年7月14日電)商務部公布這個生豬情況及數字之所以可信,是“由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等部門聯合調查”的結果,也就是說,是幾個政府部門聯合行動真正弄清了生豬生產的“底子”。更重要的是,敢向公眾講真話。面對生豬價漲問題,商務部等部門認為,生豬漲價問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個道理人們并不難懂,價值規律告訴人們,商品價高,在于供不應求;商品還銷,恐怕也是供過于求。當著生豬豬源緊缺的時候,那么豬肉出現價高也是情理中的事。反之,只有發展生豬生產,擴大生豬出欄及上市渠道,才是治理豬肉價高的基礎。人們看到,面對豬肉價高問題,無論發改委、農業部還是商務部及統計局都沒有回避豬源短缺這一問題。因此,人們都相信政府部門在腳踏實地落實生豬生產措施。這也是講真話的力量。
政府機關敢講真話,也是自信的體現。
展現在公眾面前的是,治高價肉的舉措已陸續到位。媒體報道,為穩定豬肉供應,國務院成立了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監局等共同參與的工作小組,統一“吹笛”。而各部門則是“聞笛起舞”。比如,發改委牽頭從宏觀調控層面分析生豬形勢,農業部加大支持生豬生產,加強疫病防控工作的力度;財政部及時進行財政支付;工商、質監加強市場秩序的執法;商務部加強市場監測和調運。其中商務部已經先后撥放了兩批國家儲備肉。商務部組織北京與吉林、天津與山東、上海與河南等地商務主管部門,簽訂了豬肉主銷區和主產區產銷銜接合作意向書。北京市商務局組織屠宰企業與吉林省養殖基地合作,目前北京市場上產自吉林省的豬肉已達20%以上。7月11日,北京市重點肉類加工企業生豬屠宰量較6月30日增加7.3%。其他傳統的產、銷區之間,也抓緊簽訂生豬長期供應協議,組織生豬采購調運,增加銷區市場供應。商務部關于“政府有能力保障豬肉供應”之言之所以順耳順心,乃因傳出了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政府各部門形成了“一盤棋”。一個真抓實干的政府,人們沒理由不抱著信任。
“又聞豬肉價高漲,卻不聞人心慌”令人們陡添幾分藉慰。
記得在7月14日,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擱出了“政府有能力保障豬肉市場供應”的硬話。一般人們相信,商務部此話可信。
豬肉價格為何會持續上漲?黃海指出的市場供不應求、發生藍耳病、飼料價格上漲等三個原因無疑是切中要害。本來,在市場經濟中,一個商品價格上揚,重要原因是商品供不應求;而某個商品價格下滑,恐怕也是供過于求之緣故。反思豬肉價揚的背后,也不難看出關鍵是豬源減少的問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生豬生產銷售的信息來源方面,政府機關及相關部門就出現了不同的調子。
就拿中國獸藥網今年4月27日發布2006年全國生豬存欄情況而言:與2005年相比,2006年生豬出欄量和存欄量增加。由于這是一個權威網站,因此,“2006年生豬發展增長”的信息人們就深信不疑,這可能是引起誤導的原因吧。事實證明,“2006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價格持續大幅下跌,養豬戶為減輕損失,宰殺母豬,賤賣小豬,導致今年上半年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嚴重不足。今年5月生豬存欄量比2006年同期下降15%-20%左右”。(見新華社2007年7月14日電)商務部公布這個生豬情況及數字之所以可信,是“由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等部門聯合調查”的結果,也就是說,是幾個政府部門聯合行動真正弄清了生豬生產的“底子”。更重要的是,敢向公眾講真話。面對生豬價漲問題,商務部等部門認為,生豬漲價問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個道理人們并不難懂,價值規律告訴人們,商品價高,在于供不應求;商品還銷,恐怕也是供過于求。當著生豬豬源緊缺的時候,那么豬肉出現價高也是情理中的事。反之,只有發展生豬生產,擴大生豬出欄及上市渠道,才是治理豬肉價高的基礎。人們看到,面對豬肉價高問題,無論發改委、農業部還是商務部及統計局都沒有回避豬源短缺這一問題。因此,人們都相信政府部門在腳踏實地落實生豬生產措施。這也是講真話的力量。
政府機關敢講真話,也是自信的體現。
展現在公眾面前的是,治高價肉的舉措已陸續到位。媒體報道,為穩定豬肉供應,國務院成立了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監局等共同參與的工作小組,統一“吹笛”。而各部門則是“聞笛起舞”。比如,發改委牽頭從宏觀調控層面分析生豬形勢,農業部加大支持生豬生產,加強疫病防控工作的力度;財政部及時進行財政支付;工商、質監加強市場秩序的執法;商務部加強市場監測和調運。其中商務部已經先后撥放了兩批國家儲備肉。商務部組織北京與吉林、天津與山東、上海與河南等地商務主管部門,簽訂了豬肉主銷區和主產區產銷銜接合作意向書。北京市商務局組織屠宰企業與吉林省養殖基地合作,目前北京市場上產自吉林省的豬肉已達20%以上。7月11日,北京市重點肉類加工企業生豬屠宰量較6月30日增加7.3%。其他傳統的產、銷區之間,也抓緊簽訂生豬長期供應協議,組織生豬采購調運,增加銷區市場供應。商務部關于“政府有能力保障豬肉供應”之言之所以順耳順心,乃因傳出了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政府各部門形成了“一盤棋”。一個真抓實干的政府,人們沒理由不抱著信任。
“又聞豬肉價高漲,卻不聞人心慌”令人們陡添幾分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