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到,目前中國養豬業要靠規模化養殖緩解“豬周期”據統計數字顯示,3月份江蘇省農村集市的豬、牛、羊肉價格,每公斤分別為23.5元、54元和57.6元。特別不協調的是,豬肉價格走勢竟與牛羊肉背道而馳,豬肉同比下跌約一成,而牛羊肉同比分別上漲18%、15%,豬肉價格創下了2011年以來新低。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豬肉價格3年一輪回的周期性魔咒尚難被打破,但最大限度熨平波幅,還是應該去做并且有可能做到的。豬價探底養豬戶傷不起靖江市斜橋鎮富民村苗豬經紀人劉燦賢,對豬的行情時時掌握。“現在草豬出欄價每斤只有5.2元,三元豬5.8元~6元,苗豬10元,這個價格比2011年9月最高位時每斤平均低了三四元。”劉燦賢感嘆,那時候賣一頭豬賺四五百元,現在不含人工,光飼料錢每頭就要虧200元。衡量養豬效益的豬糧價格比曲線圖,讓養殖戶的窘境清晰呈現。去年,江蘇豬糧比在6∶1盈虧平衡線下徘徊;今年1月份,一度越過了盈虧平衡點,曇花一現后便逐漸下行,3月下旬跌入5∶1的重度虧損區,4月25日更跌至4.64∶1。“全省養殖戶普遍深度虧損,賺錢的已寥寥無幾。”該省農委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孫宏進說,養豬是農村養殖的骨干項目,貢獻產值占全省畜牧業總產值近四成,因此,生豬養殖長期低迷既不利于農民增收,也不利于生豬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豬價探底不止,飼料、人工成本剛性上揚,在這種雙重擠壓下,散戶退出、淘汰母豬等現象已悄然冒頭。“據我了解,周邊1/3的養豬戶都把老母豬賣了。”劉燦賢說。去年寶應縣山陽鎮農民楊萬順養了50多頭豬,今年則干脆不養了,“一頭豬即使賺個一兩百也劃不來,還趕不上我出去打工的收入。”豬價下跌到何時據了解到作為一種經濟現象,生豬產業大致沿襲這樣的軌跡: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這樣一個周而復始的痛苦輪回,周期約3年。
想著現在的苦,許多養殖戶都后悔當初不該盲目加入養豬大軍。上一輪“豬周期”里,豬價上漲達17個月,賺錢效應顯現。據該省統計局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全省出欄生豬量僅比歷史最高點的2003年略少,當年9月底,全省生豬、仔豬、豬肉價格均創歷史新高,豬糧比達8.15∶1,平均每頭生豬利潤達517元。“資金的逐利本性造成生豬產業資金云集,產能迅速擴大,最終打破了供求平衡,推動豬價進入下降通道,因此,‘豬周期’的背后,其實是市場調節機制在發揮作用。”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劉麗說,從2011年10月算起,“豬”在下降通道中已跑了19個月,歷史上最長的下行段為20個月,以此為參照,其實尚屬正常。市場人士普遍預計,二季度為豬肉消費淡季,豬肉價格將震蕩觸底,但是,由于母豬大量淘汰,市場又有望觸底回升,豬肉價格“十一”前可能迎來恢復性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