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金鑼肉業 “氨氣”泄露污染肉制品事件備受媒體和消費者關注,但是一個月過去了,至今未公布金鑼污染肉的檢測結果和處理方法。記者采訪時,金鑼聲稱早就有結果了,檢測結果無氨氣污染問題,企業也跟政府各個部門通報了。金鑼集團沒有在第一時間將檢測結果對外公布,說明其檢測報告是有問題的。同時金鑼或許想用時間來平息此事。“如果媒體和消費者不再關注,他們會選擇用時間來慢慢弱化。”無獨有偶,5月16日,廣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餐飲環節例行抽檢中發現不合格食品,但未公布企業名單。迫于媒體輿論的壓力,繼而公布了含有鎘大米及米制品的餐飲單位和生產企業,還有18個批次的年糕類、油炸小食品、熟肉制品、食用油、餐飲具、辣椒干及辣椒粉等6類被檢不合格產品的品牌、生產廠家、使用單位在其抽檢公告中目前均未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不公開,不但是相關政府部門“不能說的秘密”,也是部分企業“繞道”政府部門不公開檢測結果的對策。根據六部委制定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規定,依照本辦法負有食品安全信息報告、通報、會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及時報告、通報和會商食品安全信息,不得隱瞞、謊報、緩報。現實中,往往企業充當不合格食品的品牌和生產廠家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