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省市出臺禽養補貼養禽業約占全國三成的山東省規定,省財政將按每只種禽15元標準對祖代以上種禽場和家禽地方品種資源場給予補助,對農業龍頭企業收購加工儲藏家禽產品每噸給予100元補貼。此外,山東省將著力減輕家禽養殖加工企業負擔,在疫情期間,對家禽養殖、加工企業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和車船稅有困難的,可按規定申請給予適當減免照顧。河南、廣西等地也有細化標準,或按照種禽數量給予補貼,或根據禽類產品實施收儲補貼,另外就是在稅收、貸款等方面給予金融、財稅支持。此外,根據“我的農產品網”的統計,上海、浙江、安徽、北京此前也相應出臺了配套補貼措施。如上海推出了生產維持性補貼,對持證合法經營的種禽養殖場給予種禽每羽15元、禽苗每羽0.5元的補貼,累計斥資逾3000萬元。浙江對種禽補貼的標準亦為每羽15元,而且免征所得稅、減免檢疫費。安徽的補貼力度相對更大,對每存欄1套祖代種禽或者原種種禽給予每羽30元的補貼,每存欄1套父母代種禽則補貼10元,同時對龍頭企業給予流動資金貸款高達50%貼息支持。上述補貼是國務院關于家禽扶持會議的延續。今年5月8日,由國務院牽頭,研究制定“中央+地方”的一攬子補貼措施,除省級政府外,淄博、海寧、蘇州等市級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措施。廣州則擬動用價格調節基金,對全市規模家禽養殖場(種禽場除外)及禽類加工企業給予臨時補貼,總計補貼金額約2200萬元。補貼規模相對有限此前,在H7N9疫情快速蔓延之時,曾有專家呼吁盡快出臺專項補貼標準,否則養禽業在短期內將無法恢復元氣,造成市場供需及價格的嚴重失衡。山東省畜牧協會會長張洪本近日指出,山東養禽業在近兩個月的疫情中累計損失約150億元,相當于山東養禽大戶民和股份、益生股份去年總營收的8倍之多。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的測算,截至目前,國內家禽養殖業損失超過400億元。上述養禽類上市公司在H7N9疫情中的損失同樣不容小覷,民和股份、益生股份、華英農業一季度業績均大幅下滑,圣農發展甚至出現了虧損。“相對于損失而言,此次出臺的補貼規模不會很大,補貼的目的不是為了挽回損失,而是為了盡量減小進一步的損失。”中信證券一位不愿出具姓名的分析師這樣表示。以山東的補貼措施為例,其補貼對象主要是持證合法經營的種禽養殖場及龍頭企業,而數量更多的非持證養殖場和規模稍小的企業則很難獲得大規模補貼。
事實上,這些養殖場才是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主要雞源。同樣,上海的養禽業及上下游在此輪H7N9疫情中的損失遠超億元,但目前的補貼規模約為3000萬元。上述分析師表示,目前無法測算10省市的補貼規模,若按照25%的補償比例估算,全國各省市的補貼規模有可能接近百億元,不過這是最樂觀的估計。“養禽業缺少風險抵御能力,一虧損就指望補貼顯然并不可取,補貼只能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他說。在此輪補貼之前,即有業內人士呼吁建立家禽風險基金。而在更早的2004年,武漢市就成立了禽類風險儲備基金。從目前情況來看,家禽風險基金并未形成規模,更未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由此造成了各級政府此番被動補貼養禽業的局面。不過,浙江等地區常用的家禽保險及廣州的價格調節基金對于養禽業而言是一個積極的嘗試。事實上,家禽風險基金完全可以參照已初具規模的漁業基金,讓養禽業的風險抵抗能力從內部提升。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