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省已終止禽流感應急響應,但杭州各大農貿市場的家禽交易區,依然處于關閉狀態。在杭州市大學路翰林農貿市場經營家禽生意10多年的周長龍告訴記者,他已經“休假”1個多月了。聽說寧波市首先放開了冷鮮禽產品銷售,還將嘗試活禽定點屠宰試點和冷鏈銷售,老周揣測:杭州活禽交易方式會不會也要變了?
其實,自從2006年中國發生禽流感疫情后,國務院辦公廳就提出過指導性意見,要求國內大城市逐步退出活禽交易。這次禽流感沖擊給家禽養殖業造成慘重損失,禽業流通改革必要性再次凸顯出來。不管是生產方、消費方,還是市場經營者,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逐步取消活禽交易,通過提高禽加工水平,讓冷鮮禽走進大中城市市場。
是時候讓冷鮮品唱主角了
申浙家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興認為,應該逐步取消活禽交易,讓冷鮮、冰鮮禽類產品成為市場的主角。他說,“在國外很少有活禽交易。”
寧波市禽業協會、振寧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屠友金同樣認為取消活禽交易是大勢所趨。他指出,今后家禽業應該走“集約生產、標準養殖、定點屠宰、冷鮮銷售、科學消費”的路子。
作為家禽交易的主要場所,一些農貿市場的負責人現在也傾向于改變活禽交易的現狀。位于江干區雙菱路的南肖埠農副產品市場副總經理方云長告訴記者,盡管現在市場活禽交易都采取了封閉式經營,但活禽糞便、屠宰污水以及異味的處理仍是個頭疼的事,如果改成冷鮮禽交易,有利于改善農貿市場的環境衛生狀況。
從5月18日起,寧波市重新開放冷鮮禽產品銷售,但沒有任何關于重新開放活禽銷售的通知。據透露,寧波市貿易局、農業局等有關部門有意嘗試活禽定點屠宰試點,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與活禽統一屠宰緊密聯系的冷鏈銷售模式。
加工能力不足是軟肋
禽流感疫情發生后不久,我省就及時出臺了扶持家禽養殖業的若干政策意見,其中有一條就是鼓勵加工企業收購加工壓欄家禽。但在執行過程中,暴露出我省屠宰能力不足的問題。受居民購買活禽消費習慣影響,省內家禽屠宰點較少,在活禽市場關閉以后,大量壓欄家禽無處屠宰加工。
長興縣泗安鎮養雞大戶肖賢斌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后,他也曾想過找家加工企業,將土雞屠宰后冰凍起來,等市場好轉以后再銷售。但當地沒有家禽屠宰加工企業,土雞得運到外地去屠宰,宰完后還要聯系冷庫貯藏,來回一折騰,成本大增。況且,殺白后再冷凍保鮮的土雞到時究竟能賣個什么價,他心中也沒底。最后,他還是選擇將3000多羽土雞全部賤價處理給外地販銷戶,“每羽只賣10到15元,等于白送。”
申浙公司是我省唯一一家上規模的家禽屠宰加工企業,日加工屠宰家禽6萬羽。公司總經理陳國興告訴記者,公司加工能力盡管在浙江首屈一指,但與北方一些省份的加工企業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那些企業日加工能力通常在10萬羽以上,而且一個省就有好幾家。”
業內人士指出,浙江這次“吃足了加工能力不足的虧”,進一步加大了養殖業的損失。
消費者為何不買冷鮮賬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制約冷鮮禽消費的最主要因素還是一個消費習慣問題,消費者仍然傾向于購買活禽。
據周長龍介紹,作為杭州市首家五星級農貿市場,翰林農貿市場在2009年開張的時候,曾經嘗試過冷鮮禽銷售,但消費者并不買賬。原來1天能銷售100多羽活雞,但銷售冷鮮禽最多只賣出30多羽,賺得錢還不夠付市場攤位費。同他一起做家禽生意的另一家經營戶,沒堅持多久就撤出了。不光家禽生意做不起來,還連累了市場內其他攤位的生意。因為沒有活禽賣,不少顧客都跑到別的農貿市場去了。所以,一年后,翰林農貿市場又重新恢復了活禽交易。
而消費者鐘情活禽交易的主要原因還是質量問題。不少消費者擔心冷鮮禽不新鮮,甚至擔心少數不良企業以次充好。所以還是買活禽,看著經營者現場宰殺比較牢靠。
對此,方云長認為,只要加強引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取消活禽銷售關鍵是要統一行動,只要杭州市都不銷售活禽,改售冷鮮禽,時間長了,消費者消費活禽的習慣也會慢慢改變。
活禽長距離販運,對疫病防控造成很大壓力,目前,我省畜牧部門也傾向于在大城市創造條件,在建立家禽定點屠宰場、完善與定點屠宰相銜接的冷鏈銷售系統的基礎上,有序取消活禽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