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全國草原工作會暨草原監理工作會在北京召開。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在會上指出,草原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狠抓工作落實,狠抓機制創新,以更加昂揚的務實精神,扎實推進草原工作再上新臺階。
高鴻賓指出,國家高度重視草原保護建設,提出了“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基本方針,出臺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等一系列政策。2012年,中央財政草原總投入超過220億元,是2009年的5倍多,創歷史新高。草原承包、基本草原保護等制度深入推進,目前全國落實承包草原41億畝,占可利用草原的82%。近四年每年查處草原違法案件2萬余起。2012年,全國268個牧區半牧區縣牛肉、羊肉、奶類、毛絨產量分別達到138.78萬噸、132.75萬噸、973.86萬噸和23.14萬噸,比2009年分別提高9%、10.2%、19.3%和13.4%。2012年,全國268個牧區半牧區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24元,比2009年增加1730元,增幅為41.2%。
高鴻賓說,要客觀認識取得的成績,冷靜分析新形勢新任務。一是草原生態惡化的形勢依然嚴峻。全國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積仍占三分之一以上。二是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觀。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粗放,一些高寒易災牧區牲畜“夏飽、秋肥、冬瘦、春亡”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三是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難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牧民的收入來源單一,50%以上的收入來自草原畜牧業;牧民轉產就業渠道窄,生產生活成本較高。牧民實現持續穩定增收面臨許多困難。
高鴻賓強調,各級農牧部門和草原監理系統要堅定目標不動搖,力爭到2015年,基本完成草原確權承包和基本草原劃定工作,初步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加快轉變。到2020年,全面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生態步入良性循環軌道,草原畜牧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牧區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二是確保草原補獎政策實施效果。三是加快推進現代草原畜牧業發展。四是依法打擊草原違法犯罪行為。五是提高草原監測和防火防災能力。六是加大南方草地保護建設力度。
會議由國家首席獸醫師于康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