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共有1.8萬套祖代鴨,省財政補貼36萬元,估計這兩天就能到公司賬上;還有3萬套父母代種鴨,聽說市財政也會給補貼;4月份銷毀的四五百萬只鴨苗,同樣有補貼。這些錢,對我們渡過難關幫助很大。”5月28日,吳江區眾誠鴨業總經理孫建明說,家禽養殖戶恢復生產,一大難題是缺資金,政府補貼是及時雨。
禽流感發生后,我省4月19日即出臺扶持家禽業穩定發展的政策,由省財政對全省祖代種禽每套補助50元,安排2500萬元對家禽主產區活禽加工收儲給予補助,減免家禽檢疫費用。省內共有11個大市也迅速跟進出臺政策,有10個大市對父母代種禽場制定財政補貼政策。對每套父母代種禽,南京、淮安補貼15元,無錫、常州、蘇州補貼12元,徐州、揚州補貼10元,南通、鎮江補貼5元。鹽城市財政安排480萬元,對父母代種禽場給予一次性補貼。此外,無錫、蘇州對孵化場、孵坊給予生產維持性補貼,每只苗禽補貼0.5元;南京、無錫、徐州在活禽加工收儲環節出臺補貼政策;南京、無錫、蘇州、鎮江、泰州等地也對規模養禽場的家禽給予了數額不等的補助。
這些補貼政策,對于穩定養殖戶心態、保證生產規模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5月28日,盱眙縣仇集鎮養雞大戶朱光的兩千只肉雞,正陸續裝車。他說,“懸了一個多月的心,這下徹底落地了。”負責收購這批雞的盱眙溫氏公司陸經理表示,像朱光這樣持訂單生產的養殖戶,該公司在淮安有756戶,在欄肉雞300多萬羽。“合作農戶每養一只雞凈賺兩元錢,公司盡管每天虧損80多萬元,這個承諾還要兌現。在目前市場下,我們能堅守承諾,多虧了政府。每收購一批雞,政府給予補貼,否則我們哪來這么多資金!”
政府強有力的幫扶,給淮安的龍頭企業吃了定心丸,放手收購,保證農戶利益。江蘇大地公司收購農戶合同雞50萬羽,累計虧損450萬元;佰興公司在庫存1800噸的基礎上,又從農戶手里收儲2800噸禽類產品。疫情發生期間,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江蘇二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在政府補貼政策支持下,以高出市場價每500克0.3-0.5元的價格,收購本地肉雞進行屠宰、加工。到活禽交易解禁時,已收購本地區肉雞5萬多羽。該公司還與省內55家肉雞養殖場簽訂肉雞養殖收購協議,實行最低保本價收購,計劃第一批協議收購肉雞10多萬羽。
政府及時出手,保證養殖戶和收購企業的利益,穩定了行業信心。漣水雞苗孵化大戶朱從權說,“我一個月出苗30多萬只,正常年份,一只雞苗賣1元多,現在就0.15元。這邊虧得一塌糊涂,那邊銀行三天兩頭來催貸款,急得我跳腳。好在市里出臺政策,幫我延長貸款期限,還不用繳貸款罰息。這樣我才決定保持出苗量不減。等過了這一陣,肉雞、蛋價格肯定會恢復!”
采訪中記者也發現,有不少市縣還在籌措資金,發給養殖企業的補貼“還在路上”。位于海門的江蘇京海禽業公司經理助理邱聰說,以前每周能賣出500萬套左右的祖代種雞,現在連十分之一都難達到。他希望能早點拿到補貼;無錫養雞場負責人姚曼君也表示,還沒拿到補貼,因為具體實施細則有關部門還在制定中。
“要渡過難關,不能光靠政府補貼。”常州立華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立力說,政府補貼可以救急,但從家禽業長遠發展來看,目前急需金融部門的支持。他感慨,“家禽養殖業形勢好的時候,銀行跟我們合作緊密;現在我們遇到困難,銀行卻把我們列為‘關注行業’,申請貸款很困難。這對家禽業復蘇很不利。”吳江區眾誠鴨業總經理孫建明透露,該公司還清當地工商銀行的750萬元到期貸款后,這幾天雖經政府協調,仍不能重新貸款。“最需要銀行支持的時候,卻屢屢碰壁。”他說,“禽流感沒擊垮我們,但得不到貸款,很可能導致企業無法運行。”
專題:H7N9重創家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