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砌墻、彩鋼板搭建 市中區白馬鎮樓子村的一大片平地上,工人正在緊張地忙碌,建設肉兔圈舍。500萬元投入、占地23畝、2.1萬個籠圍,“標準化肉兔養殖園區”初具規模。打造標準化肉兔養殖小區和市中區其他不少鄉鎮一樣,白馬鎮地處淺丘,村民一直就有養殖肉兔的傳統,發展兔產業得天獨厚。
“肉兔養殖技術含量很高,需要一整套標準化的操作規程。”市中區畜牧局局長胡杰告訴記者。這樣的技術要求,對于過去的白馬鎮大多數養殖戶來說,并不具備。存在的問題,大多集中在養殖規模小、圈舍相對簡陋、飼養水平不高、養殖效益低、糞污處理、水、電、防疫等設施不規范,以及疫病威脅嚴重等等。因此,要想把肉兔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加強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是解決之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兔產品產銷大縣的市中區,把2012年確定的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兩個項目之一給了“兔”項目,以對全區的重點養殖戶加以扶持,引導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破解上述發展難題。樓子村養殖小區,就是得到了這個項目的支持。除此之外,該鎮的桐麻山村、萬井村以及劍峰鄉的涼風村,均受惠于此。“扶持的這4個標準化肉兔養殖小區,涉及農戶150戶,均采取集中聯建的形式,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建設。”市中區畜牧局副局長宋建群告訴記者,項目完成,還要進行省、市、區三級相關部門的驗收,驗收合格方能拿到政府項目補貼。“具體標準,每戶補貼3.2萬元。”記者了解到,要拿到這個補貼,其中一個最低標準,就是每個養殖戶必須得有160個平方米的養殖場地、400個籠圍、16組種兔(160只)的建設規模。這樣算下來,每戶投資不低于10萬元,政府的補貼約占整個投資的三分之一。實施“七統一”現代養殖從去年6月申請立項實施到目前,4個標準化肉兔養殖小區有的已經建成,有的接近尾聲。在樓子村養殖小區,記者看到,隨著施工人員的快速推進,9個集中連片的標準化圈舍已初具規模,籠舍、自動飲水系統、智能消毒設備、沼氣池、糞污處理池等等,也都在同步推進中。地磚、竹地板、籠卡、料槽,鋼絲籠門、飲水管、飲水器 記者感慨于小小籠舍的高標準。“每個彩鋼棚的彩鋼都是夾芯的,具有隔熱功能,有利于控制溫度,實現冬暖夏涼。”養殖小區負責人黃小柯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在該鎮桐麻山村養殖小區,整齊劃一的1.02萬平方米標準化圈舍,集中排列在上下兩片土地上,顯得很有氣勢。“已經全部建好,800只肉兔(大多為種兔)已經裝籠。”養殖小區負責人李強告訴記者。走進圈舍,一個“5月19日,1-9,配種”的檔案牌,吸引著記者的目光。“每只種兔都有自己的檔案,從父代、母代都有資料,為的就是食品安全和品種優選。”李強介紹。記者看到,他們對于種兔也很是優待,為每個母種兔準備了上下四個“家”:一個母兔籠、一個產仔籠和兩個育成籠。按照要求,除了硬件的標準化、規范化之外,該養殖小區在養殖過程中,還嚴格做到同一品種、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農戶培訓、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等“七統一”,以求真正實現肉兔的現代化養殖,實現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最終實現養殖戶的增收致富。“2.4萬個籠圍,預計年出欄30萬只,按每只純利潤10元計算,一年下來就是300萬元。”算著簡單的經濟賬,李強和該養殖小區的47養殖戶,憧憬著實實在在的致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