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來了,不賠錢,在以前似乎不可能。”近日,宜城市鄭集鎮雙龍村的程大華,提到禽流感,痛感強烈——2005年禽流感來襲時,他雞舍里2000多只四五斤重的肥雞,全部按5元每只的“跳樓價”處理,一下子虧了3萬多。而今年4月來,他將養了兩個多月的6000多只靈山雞,全部以16元每公斤的價格,賣給宜城市襄大農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襄大”)。6000只雞,賣了15.8萬余元,純利潤2.3萬余元。而市面上一公斤靈山雞只能賣到5.6元。為什么襄大愿意高價接下“燙手的雞”?因為程大華與襄大之間簽過合作協議——襄大為程大華有償提供雞的種苗、飼料、技術、防疫藥品,程大華則按協議價,將雞賣給襄大。協議一年一簽,靈山雞16元每公斤的價格,是今年2月份協議里寫好了的。據宜城市畜牧獸醫局調研數據顯示,H7N9禽流感出現以前,該市家禽規模養殖場(戶)1852家,而到4月底,全市存籠家禽500只以上的規模農戶僅剩451家,家禽規模養殖場(戶)減少75.6%,家禽養殖量減少66.7%。這些在禽流感中突圍幸存的,大多都是與襄大、康發、楚臺、楚大等龍頭農牧企業合作的養殖戶。訂單養殖戶、合作經銷商在禽流感中沒有賠錢,倒貼的是襄大等企業。襄大財務總監范生漢說,禽流感爆發后,公司從流動資金中撥出2億元,又從銀行貸款1億元,對抗禽流感帶來的市場沖擊。
“如果襄大不履行合約,失約養殖戶一次,以后將得不到信任。”范生漢介紹,像麻雞這樣個頭小、不適合分割的品種,公司基本上都賠本轉銷了;而對一些體重大的品種,則通過宰殺冷藏,以待后市價格回暖。襄大暫時能挺住,靠的是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等支柱產業的支持。“如果禽流感再持續3個月,襄大也挺不住。”宜城市副市長何曉波說,政府也在積極參與救市,強化監管,消毒滅源,加大宣傳,消除認識誤區,對企業和養殖戶進行金融扶持,貼息貸款,延遲貸款期限等,以恢復市場信心。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教授徐增陽說,農業生產風險大,天災人禍很多時候無法預料,引進農業保險機制十分必要,以提高社會和市場自身的風險轉嫁和分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