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飛來橫禍,害慘了包括上海在內的多地的活禽,也害苦了習慣購買活禽自行烹飪食用的吃客H7N9禽流感害人不淺,不過總算為期還不太長,關閉2個多月的上海活禽市場如今開始“解凍”,有限恢復了。說“有限”,是因為現在的活禽市場開放是逐步的、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概括起來主要有4個“控制”,一是數量受到控制,上海的活禽交易點將從原來定點的3個批發市場、461個零售點減少為2個批發市場、200個零售點;二是品種受到控制,僅有活雞、肉鴿和鵪鶉可買賣;三是產銷過程受到控制,活禽自養殖到批發直至零售,全部實行監控,建立起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四是銷售期受到控制,實行季節性暫停活禽交易,即從每年農歷大年初一到公歷4月底,活禽交易全部休市。在準許交易期間,交易點每周至少休市一天,對攤位進行消毒和清潔。可見,不能簡單地說活禽交易市場恢復正常了。甚至可以說,目前的“有限開放”或“有條件開放”,不過是權宜之計,最終目標是“最終永久關閉活禽交易市場”。須知,活禽宰殺環節畢竟是禽流感病毒傳播和變異最危險的環節!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一場來無蹤去無影的H7N9禽流感再次發生這樣的警示,也催逼著我們反思活禽交易方式、禽肉食用習慣是否衛生、科學。關閉一個階段之后有限地恢復活禽市場,正是反思之后做出的選擇,這個選擇既考慮了市民對“食”的現實需求,又著眼于長遠,立足于更為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養成。因此,有限度、有條件地恢復活禽交易市場,并擬訂“永久關閉”的終極目標,辯證、明智、實事求是。相信市民們領會政府的意圖、明白其中的道理后,一定會積極配合與支持《上海市活禽交易管理辦法》的實施。眼下的關鍵是,如何將這些“限度”和“條件”切實貫徹到每個環節上。比如,“每只經定點交易點銷售的活禽都能追溯到源頭”,是否有監督機制?“外省市入滬的活禽必須走指定道口,并進入定點活禽批發市場或活禽屠宰場,不可直接進入零售點”,是否已廣而告之?“活禽交易點必須與市場內其它經營區隔斷并具備單獨的出入口”,是否真能做到?“每周必須定期休市并進行攤位的消毒清潔”,是否能有保證?由此又想到活禽的替代品之一冷鮮雞的品質問題。冷鮮雞是指屠宰后經預冷殺菌,溫度保持在零至4攝氏度的雞,在不少國際大都市里早就被廣泛食用。
但由于上海人習慣消費活雞,據統計每年消費的1.7億至1.8億只雞中,活雞占到約1.3億只。因此最近才開售的冷鮮雞,上海人還會感覺陌生。而誠如有市民所言,其實豬肉也是吃冷鮮的,對于冷鮮雞可以嘗試接受,目前最擔心的是食品監管。這確實是一個重要問題。相對永久關閉的目標,活禽市場的有限恢復只是一個臨時舉措,而大力推廣冷鮮雞消費,則直接與之相關聯。推廣得好,永久關閉活禽市場,徹底切斷“藏污納垢”之源的過程,就會順利、提速。所以高度重視冷鮮雞的監管,切實保證其食用安全,需要與活禽一起被納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監控,讓市民放心稱心。從一開始起就做得有“腔調”,做出“牌子”,做出口碑,做出誠信,市民自然就會對食用冷鮮雞越來越接受、習慣,于是活禽交易客觀上就會日趨式微,活禽交易市場就會加快壽終正寢,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