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池塘附近就是工廠區。中國養殖網訊:“我們這里的水一年比一年差。”6月15日,上海市金山區徐博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寶林向記者感嘆,近年來上海全市的化工產業全部向金山轉移、集聚,南美白對蝦養殖正面臨污染挑戰。此外,上海白對蝦產業還面臨著池塘快速縮減、塘租不斷上升的壓力。提高技術水平應對污染徐寶林的池塘位于金山區漕涇鎮阮巷社區,5公里開外就是上海化學工業區。這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橫跨金山、奉賢兩區,總面積36.1平方公里,與總部位于金山的上海石化形成了一個60平方公里的杭州灣北岸化工產業帶。從2011年11月起,位于浦東新區的上海高橋石化從城市安全角度出發,也將部分裝置轉移到這個產業帶。因為水質逐漸變差,徐寶林平常都不怎么用河水,主要還是用雨水。只有在下大雨之后,他才考慮抽取部分河水。這使得當地越來越難養蝦。徐寶林認為,養殖戶現在只能提高養殖技術水平來應對這個問題。“5年前,養殖戶的調水、預防理念并不強,很少用調水產品,不過現在很多專業戶已經用到500元/畝。”徐還介紹,因為技術水平在慢慢提高,養殖戶的年平均產量還在增加,目前可以達到大約800-1000斤/畝,比5年前增加了200-300斤/畝。同樣的問題與變化也出現在奉賢。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浙江上海區域經理戚國敏對此頗有感受。在他的記憶中,五六年前,當地不少養殖戶都不懂得pH、氨氮等概念,但現在很多養殖戶都購買了相關的檢測設備測水。戚國敏估計,奉賢養殖戶目前可以使用300-400元/畝的調水產品。不過,同樣的變化并沒有明顯出現在兼業戶身上。徐寶林介紹,當地大概有50%的養殖戶并不完全以養殖為生,平常還會去附近的工廠上班。與專門靠養殖為生的養殖戶相比,這些人只能算是兼業戶。這些兼業戶投入到養殖中的精力比較少,養殖觀念也沒有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怎么調水。浙江粵海上海區域經理劉慶坤了解到,過去幾年,兼業戶的養殖失敗率一般都高于專業戶。據其估算,奉賢由此大約有40%的兼業戶已經退出市場。養殖池塘年均縮減11%工業的發展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污染,也使得上海的池塘面積不斷縮減。南通海大上海區域經理付悌介紹,目前上海大約有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5萬畝,2009年前后大約有8.5萬畝。此外,劉慶坤介紹,上海目前還有8-9萬畝水面,2010年前后則大約有12-14萬畝。近年來,上海養殖水面大量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按照海大的數據,過去4年來,上海一共減少3.5萬畝白對蝦養殖面積,年均減少近萬畝,年均縮減率達12%。按照粵海的數據,過去3年來,上海一共減少4-5萬畝白對蝦養殖面積,年均減少近1.5萬畝,年均縮減率達11%。據南方農村報記者了解,這些池塘除了用于工業發展,還有很大一部分轉變成耕地,用于水稻種植。“雖然是復耕,但也說明有相當一部分耕地在上海其他地方用于城市建設了。”付悌介紹,因為政府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如果有耕地被用于城市開發,政府就得開發出相應的耕地來補充,以保證總的耕地面積不減少。好多池塘就是因為這而退漁還耕了。池塘面積減少,加上這幾年養蝦賺錢的人比較多,上海的塘租呈不斷上漲趨勢。付悌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2011年的塘租一般為1300-1400元/畝,2012年為1400-1500元/畝,2013年漲到1800-2200元/畝,普遍比去年上漲500元/畝。“不斷上漲的塘租也是養殖戶嘗試更高效益養殖模式的原因。”浙江恒興銷售經理陳巧林分析,飼料、苗種價格與塘租上漲,加上蝦價不錯,養殖戶就會去思考如何轉變養殖模式,所以才會有一造蝦模式向兩造蝦模式轉變的趨勢,也才會有大棚模式的出現。他認為養殖戶必須思變才能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