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柳府農花村養豬場位于泰國首都曼谷以東約120公里,該村飼養的種豬在泰國享有盛譽。本報記者近日前往采訪時看到,一排排白色尖頂的平房整齊排列,每排房子外圍都裝有排污及水簾散熱隔熱設備,寬敞明亮的圈舍內,是一頭頭膘肥體健的生豬。多年來,農花村一直高度重視生豬的疾病防控。該村負責人介紹說,各農戶統一從正規渠道泰國正大集團購買豬仔,以保證源頭的安全和健康,而正大具有世界一流的培育豬仔技術。飼養過程中,養殖戶還要集體挑選并購買預防疫苗為種豬接種,保障全村牲畜的接種率達到100%。通常情況下,即使接種了疫苗,疾病防控率也只能達到80%,于是村里還特意成立了檢查組,定期對各家各戶的飼養情況進行監管監督,并為此專門聘請了3—4名技術員,長期扎根在村內為農民解決包括飼養衛生、健康在內的各種技術問題。
泰國衛生部國際健康政策項目主管普差·普拉康賽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類感染禽流感疫情的禍首便是家禽和人類生活區沒有進行很好的隔離。本報記者在農花村看到,養豬場里的豬舍完全封閉,豬舍外圍的地面干凈整潔,空氣中沒什么“異味”,隔著玻璃窗看到豬舍內亦是干干凈凈、井然有序。村長告訴本報記者,為了防范病毒傳播,農花村嚴格禁止從其他養殖基地參訪的客戶進入養豬場,“只有經過全面仔細的消毒并穿上隔離衣帽鞋子,才能被允許入內”。聯合國糧農組織跨界動物疫病應急中心主任蘇巴什·莫扎里亞對本報記者表示,牲畜疾病發生后,切斷傳染源,抑制疫情的快速蔓延是減少傳播、減小損失的有效途徑。農花村養殖戶也是這么做的。“一旦發生疾病,農戶會立即將病豬全部處理,不給疾病蔓延的機會。”村長說。據了解,該村飼養生豬近40年,曾有過一戶農戶飼養的種豬發生了疾病,但因立即采取了屠宰措施,并未波及其他農戶。農花村設立了“疾病感染基金補貼”,每個農戶每月從飼養的每頭豬中抽出5泰銖(1美元約合30泰銖)繳入“基金”,對受疫情影響造成損失的農戶進行補貼。農花村村長說,基金就是農民的“定心丸”,該村一共飼養逾8000頭豬,每月基金可累積4萬泰銖,如今基金共有500萬泰銖的保障金,農戶的后顧之憂由此打消。在泰國,生豬及禽類的宰殺大都是送到肉聯廠進行,即使在遍布城鄉的農貿市場,也極少看到活禽販賣。泰國農業部專家娜緹瓦迪告訴本報記者,雖然政府沒有具體的法規禁止,但泰國人不大會買賣食用的活禽。幾乎所有禽畜類都是在屠宰場處理并冷凍好后再運到各地市場和超市銷售,這也與泰國人信奉佛教有關,極大減少了豬流感、禽流感等疾病的傳播。打造“世界廚房”是泰國的重要國家戰略之一。泰國農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泰國2012年生豬生產數量為1282萬頭,同比增長7.86%,其中95%用于國內消費,每公斤豬肉價格57泰銖,剩余5%的活豬和豬肉主要出口老撾、柬埔寨、緬甸、日本、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泰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禽畜的養殖和供應安全,泰國農業部和公共衛生部等國家機構共同合作,頒布了《泰國國家口蹄疫戰略計劃》,對種豬等家畜的養殖和運輸流程設定嚴格的規定和監督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