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的一場“禽流感”讓全國的家禽養殖業哀鴻遍野:廣東溫氏集團日虧損額逼近3 000萬元,;種雞當肉雞處理,雞苗被活埋、焚燒,不少大型龍頭企業日損失在100萬元上下,個別達到200萬元;國內整個家禽業每天都要損失15個億……自從衛生部向外界公布“H7N9禽流感”疫情以來,每天我們都能從媒體上看到這些報道,而諷刺的是,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直接證據表明H7N9流感病毒是由家禽傳染給人的。這只是畜牧行業所蒙受的眾多“冤案“之一,從“速生雞”到“豬流感”再到今天的“H7N9禽流感”,畜牧行業還承受了許多的不白之冤,而每一次的“冤案”都會對這個行業帶來一次“地震”,給從業者造成巨大的損失。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冤案”?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杜絕這些“冤案”的發生?政府主管機構。政府對畜牧業重視不夠是我們這個行業長期以來面臨的問題,上至國務院將肉、蛋、奶列為“菜籃子工程”,下至地方政府打著環保的旗號對養豬場執行“強拆政策”,可以看出從上到下政府對畜牧業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無足輕重”。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沒有客觀根據的情況下,衛生部可以不顧后果的將H7N9命名為“禽”流感,而作為專業的動物疫病防控機構也沒有及時對H7N9流感病毒在家禽方面的感染及流行情況采取專業具體的說明,只是草草表示“如果在活禽交易市場發現了陽性動物,整個這個活禽交易市場的動物全部就要撲殺然后進行消毒,如果在養殖場的某一棟禽舍里面發現了陽性動物就把這一棟的全部撲殺,然后對整個場子進行徹底撲殺”。這些來自政府的官方表態頓時引起了公眾對于家禽產品的恐懼之心,盡管后來采取過一些措施來補救,但是收效甚微,養禽業的損失已成定局。相對于其他行業,國內畜牧業自身的公關能力相對滯后。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國內畜牧業產能發展迅速,但是與之相配套的行業管理手段卻相對滯后,而公關管理正是其中的重要一項。畜牧行業是一個沉默的行業行業自身原因。相對于其他行業,國內畜牧業自身的公關能力相對滯后。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國內畜牧業產能發展迅速,但是與之相配套的行業管理手段卻相對滯后,而公關管理正是其中的重要一項。畜牧行業是一個沉默的行業,多年來,我們默默為公眾提供每日所需的肉蛋奶,但是從未被他們真正了解。打開任何一家國內畜牧企業的網站,我們能看到的除了企業規模介紹,就是“領導參觀”新聞,而這些從來都不是大眾所關注的,大眾關注的只是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例如國外一家雞肉生產企業的網站首頁就是告訴人們怎樣烹調雞肉和肉雞的養殖過程及環境。而這只是我們公關薄弱的其中一個體現,企業也只是在行業公關中的其中一個角色,行業協會作為企業、政府、公眾之間的溝通平臺,宣傳行業形象是其職責中的重要一項。但是,我們除了看到在問題發生時畜牧行業的協會對大眾媒體做的一些澄清之外,平時幾乎從未在任何公共傳播工具上看到過行業協會主動的對畜牧業的宣傳,大眾甚至都不知道這些協會的存在,而這也是導致行業協會公信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公眾判斷能力缺乏。公眾對事物的判斷缺乏足夠的考慮,這不僅僅是畜牧行業面臨的問題。本來有些謬論不值得一駁,因為全世界只有我們這里會流傳這種說法,而且也幾乎沒有任何有專業素養的人會這么說。但是在我們這個極其缺乏專業精神的國度,謠言的生命力往往還會很強,甚至某些不夠專業的記者也都在人云亦云。畜牧行業屢屢“蒙冤”有多方面的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多方的努力。對于企業來講,目前能做的就是從自身入手,重視形象公關,主動與公眾建立溝通,而不是等到事情發生時再怨天尤人;同時作為行業協會應該更多的為行業做些實事,真正發揮政府、企業、公眾溝通橋梁的作用,讓公眾了解畜牧行業同時也呼吁政府重視畜牧行業,不要總是等到出現問題時才站出來說幾句無關痛癢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