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規模化養豬場”是指根據養豬場年出欄商品肉豬的生產規模,規模化豬場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年出欄10000頭以上商品肉豬的為大型規模化豬場、年出欄3000?5000頭商品肉豬的為中型規模化豬場、年出欄3000頭以下的為小型規模化豬場,現階段農村適度規模養豬多屬此類豬場。“規模化養豬場”興然崛起的背后2008年以來,我國養豬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先后經歷了注水肉、瘦肉精、到前段時間轟動一時的上海黃浦江“豬漂流”事件,一次次的豬行業動蕩,不僅給整個行業鏈帶來了嚴峻的沖擊和考驗,更是加劇了養殖戶們脆弱的神經。近期生豬市場的反復震蕩,無疑再次沖擊了岌岌可危的養豬業,養豬戶一時損失慘重。其中,大量的養豬散戶再也無法支撐虧損局面,只能被迫退出市場,有的則難逃被規模化養豬戶收購的命運。盡管國家幾次三番出臺凍豬肉收儲政策,仍然無法完全戰勝生豬市場價值規律的不利影響。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不斷加大養殖業扶持力度,規模化養豬場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即可見一斑,國家志在通過建設規模化養豬場即至整個養豬行業滲透先進管理技術和現代化設施設備的應用,目的是為發展現代化規模化養豬場經營模式,提高規模比重和效益,深入推進畜禽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同步發展。業內人士王冬新強調:“要發展抵御風險能力較強的大型標準化規模養豬場,有利于母豬基礎群的穩定,繼而有利于穩定市場,不易形成豬肉價格的大起大落。”由此可見,在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背景下,散養戶逐漸減少是我國畜牧業生產方式由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的必經之路。“規模化養豬場”興起的影響因素社會市場的消費決定了生豬市場的產出方式美國農業部的最新預計顯示,2013年全球豬肉產量將增長270萬噸,達創紀錄的1.074億噸。據了解,中國是生豬生產、消費大國,全年全國出欄生豬、豬肉產量、占全世界肉類總產量的40%。
巨大的市場消費需求行業,決定了生豬市場的產出方式,農村散養戶生產管理技術落后,生產投入與生產產出的不對等,市場消費要求必須發展規模化養殖,從而滿足產業鏈中供求市場的正常供給。市場經濟規律要求養豬行業盡快實現規模化養豬場農村散養殖戶決定了養豬業不能形成技術管理應用效應,養豬業的主體是農民,農民是弱勢群體。因此,生豬養殖過程不能完全市場規模化。而規模化養豬場無論是從生豬養殖政策、生豬養殖生產、生豬養殖市場等各方面都能建立和完善產銷平穩發展的長效機制,避免生豬價格的大起大落,從而維系整個生豬生產和流通的完善穩定,利于生豬市場經濟規律的健康走向。生豬行業作為一種產業鏈,規模化養豬是實現農戶和企業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的好辦法,能幫助養殖戶、屠宰廠、加工企業有效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化解價格“非理性”波動,最終保護養殖者的利益,使養殖戶的利益增值最大化。避免“豬賤傷農”“肉貴傷民”“貴賤擾國”的豬周期出現,更好的加快生豬產供銷一體化進程。豬肉價格一般呈周期性,行情波動大,散養農戶抗擊市場能力不足豬肉價格一般呈周期性,行情波動大,散養農戶抗擊市場能力不足,尤其是在“豬周期”過程中,我國許多養豬散戶無法承受這場豬價震蕩的痛苦拉鋸,最終退出市場,而一些規模大實力強的規模化養豬場卻依然堅挺,通過各種政策扶持、政策補貼,較好的規避了市場經濟的惡性循環狀態,維系整體行業的平衡,有利于增強養豬業承受市場風險的能力,更快從生豬周期性波動中解脫出來。農村散養殖戶管理水平相對匱乏 抗風險能力較差農村散養殖戶整體組織文化程度偏低,對養豬行業整體產業鏈認識模糊,絕大多數散養戶并不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農村散養殖戶的盲目跟風,在某種程度上致使我國生豬生產始終處于“良種體系弱、飼養總量小、產加矛盾大、規模發展慢、自給率低”的徘徊發展狀態。因此,規模化養豬場無論是在市場防控、科學預見和防控預警等方面都各有體系,從而能較好的保障生豬產供銷一體化進程和養豬業整體產業鏈的健康發展。總結分析:中國的養豬行業正處在轉型期的階段,特別是生豬養殖業要想快速穩定發展,就要推進其生產方式的更新轉變,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戶散養也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規模養殖將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