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來看,生豬養殖的集中速度快于預期,規模化養殖程度越高 越適合推出生豬期貨。養殖規模化是生豬期貨發展的一大前提,生豬期貨發展需要生豬養殖的集中。從目前來看,生豬養殖的集中速度快于預期。但需要強調的是,生豬養殖不能集中在個別企業手中,需要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引導下進行多向集中。生豬養殖集中后將有利于養殖數目的統計及養殖標準的統一,為生豬期貨的發展打好基礎、做好鋪墊。鋪墊生豬期貨發展永安期貨農產品部分析師錢文表示,規模化養殖程度越高,市場就越適合推出生豬期貨。據了解,大商所在2008年就已經基本完成了生豬期貨合約、規則制度的市場調研和設計等準備工作。不過直到現在,雖然整個產業鏈都在熱盼生豬期貨上市,但依然沒有“順產”。目前,標準的生豬期貨在國內仍難推出。標準生豬期貨杠桿率太高,很容易吸引金融投機資本進來。一旦金融投機資本進來,所有產業資本都將變得脆弱,這導致的結果將適得其反。發展生豬期貨的目的是發現價格、平抑價格波動,但高杠桿率會成為金融資本炒作的工具,其結果可能是想平抑波動反而加劇了波動。因此,發展生豬期貨,需要降低杠桿率,如發展遠期期貨。
除此之外,生豬期貨在實踐中仍存在一些難點。生豬交割困難、不易儲藏、檢驗標準比較模糊、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損失且有可能造成疫病傳播。正是由于生豬是一個鮮活品種,因此后期生豬期貨上市的最大考驗就是檢測標準和交割的制度建立和執行。國際期貨研究員吳媛瑾認為,迄今為止,我國尚沒有一部完善、可用于商業貿易中生豬活體檢驗的通用標準。“期貨是一種現代金融手段,而國內生豬養殖戶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經濟承受能力弱,推廣起來要比其他產業更不容易,且生豬隨時處于動態之中,信息收集存在一定難度。”我國目前雖然還沒有交易所交易的生豬期貨合約,但是,我國大宗農產品生豬電子交易平臺目前有4家,包括蘇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2009年初推出)、湖南御邦大宗農產品交易所(2009年6月推出)、重慶生豬綜合交易市場(2010年5月推出)、四川大宗電子交易平臺(2011年12月推出),在這些電子交易平臺上有類似的合約進行報價及交易。規模化養殖水平大幅提高散戶退出以及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大大提高了養殖規模化水平。據豬e網了解,生豬年出欄量達到50頭便是適度規模。按此計算,四川適度規模的比例早已超過60%。現在來看,年出欄50頭的計算標準已經低了。相關人士認為,現在年出欄量至少在300頭以上才應算適度規模。中國畜牧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996年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水平僅達13.6%;2002年規模化養殖水平達27.2%;從2004年規模化養殖水平的提高開始加快,到2011年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水平達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