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林琪金切肉“一刀準”的手藝依然讓人叫絕。清晨8點,在渝北龍溪鎮印有“琪金食品”招牌的豬肉連鎖店里,一個文質彬彬、戴著眼鏡的年輕男子操刀站到了排隊買肉的顧客身前,他便是店老板林琪金。“你要包餃子?那最好是前腿肉。”說完,他手起刀落,一塊切得整整齊齊的豬肉就遞到了顧客面前。盡管已經是60多家連鎖店的老板,林琪金還是很享受親自坐陣操刀,在柜臺里大聲吆喝著賣肉的感覺,說起大小排、肥瘦肉等行話來,他可是有板有眼。
林琪金,今年35歲,從工商大學畢業后曾打過多份工,還在永川干過幾年農技員。不過,不甘寂寞的他最終卻和土豬結了緣。下海賣豬肉,和林琪金喜歡吃豬肉有關系。“我打小就喜歡吃回鍋肉,但吃來吃去,總覺得現在的豬肉炒起不香。”他回憶起小時候,在永川何埂鎮老家吃的回鍋肉,一端上桌,滿屋子都飄出了豬肉的香味。就在這時,他看到了國內許多媒體報道的兩位北大才子賣豬肉的故事,一個是陸步軒,另一個是同樣出身北大的陳生,下海開辦了土豬肉養殖場,在廣東開了200多個豬肉店,被稱為“廣東豬肉大王”。“他們都敢,我為什么不行呢?”林琪金說,自己是從永川農村進城上大學的,從小就在家養過土豬,父親還是永川何埂鎮第一位賣豬肉的個體戶,經驗老道。而讓林琪金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豬肉店一開張就異常火爆,每天早上6點多鐘就有人排隊,上午9點過肉就賣光,成為了當地的一大奇觀。“每天算下來,要賣出10多頭豬。”林琪金“豬肉王子”的稱號,也在當地傳開了。
現在,林琪金一年就要賣出30多萬頭土豬,銷售4億多元。這一切,他是怎么做到的? “以前農村養的都是土豬,喂的都是米糠、紅薯、苞谷等,從來不喂豬飼料。”林琪金說,市面上銷售的豬肉,90%以上是飼料喂養的瘦肉型豬,雖然瘦肉率高,但是口感卻不夠好,也不夠香。林琪金決定,首先在自己的家鄉永川收購土豬肉,“真正的土豬肉,只有深入農村收購,才能找到貨源。”顧客清晨6點來排隊背后的奧秘挺簡單依靠親戚朋友東拼西湊借來的15萬元,2008年9月,林琪金在渝北的第一家名叫“琪金食品”的豬肉店開張了,賣的就是從永川老家收購的土豬肉,為了迅速打開市場,價格和周邊農貿市場賣的普通豬肉相差無幾。賣豬肉,這是一個辛苦的行當,通常是早上六點天沒亮就開工,運回來的豬肉還沒有剃毛,豬肚、豬心等副產品也沾滿了豬油、豬血。林琪金要自己動手把豬肉清洗干凈并且分割切好,搬上貨架。賣豬肉自然少不了吆喝,他就站在店門口大聲叫賣。每到下午,他又要出門去收購土豬,然后運到屠宰場去守著殺豬,一等就是凌晨一兩點。“頭一個月幾乎每天如此,起早貪黑,我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林琪金說。
不過,讓林琪金自己都想不到的是,由于貨真價實,這家豬肉店一開張就異常火爆,每天早上6點多鐘就有人排隊,上午9點過肉就賣光,成為了當地的一大奇觀。“每天算下來,要賣出10多頭豬。”林琪金“豬肉王子”的稱號,也在當地傳開了。統一裝修統一著裝“豬肉倌”斯文有禮首戰告捷后,這位“豬肉王子”開始了擴張腳步,當年就又開了5家店,隨后很快又殺入了渝中區大溪溝、江北觀音橋、南岸區步行街以及巴南、沙坪壩等地。他的連鎖店,開一家火一家,已基本覆蓋了主城各區。從一開始,林琪金的肉店經營模式就與其他農貿市場的肉攤有所不同,比如采取連鎖直營模式,所有柜臺均統一裝修,服務人員統一著裝,每賣出一塊肉都有收銀小票。在這里,一線賣肉的“豬肉倌”說起話來斯文有禮,不少還架著眼鏡。這一銷售模式也改變了“豬肉倌”光著膀子大聲吆喝的形象。他收購土豬的范圍也從永川擴大到了四川瀘州、閬中、內江以及貴州湄潭、遵義等地。
時至今日,林琪金的豬肉王國一年就要賣出30多萬頭土豬,銷售4億多元。市商委保供應急處處長胡尚全告訴記者,重慶市場一年的豬肉供應量為900余萬頭,琪金食品已成為重慶規模最大的土豬肉供應商。投2.6億建土豬養殖場讓豬兒多運動滿山跑“賣豬肉是我自己選擇的事業。”林琪金說。在他看來,大學生即使是賣豬肉,也要賣出花樣來,賣得和別人不一樣。兩年前,他耗資1500萬元在璧山收購了當地最大的璧城定點屠宰場。林琪金表示,在中國,豬肉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市場空間大,中國每年的豬肉消費約500億公斤,按每公斤20元算,年銷售額上萬億。但與其他行業相比,豬肉這個行業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整合,產業化程度低,潛力很大。“今年,我們在南川大觀鎮已經投資2.6億元,著手打造一個3000畝的生態土豬養殖場。”他估計明年就會有20萬頭生態土豬出欄。這里的土豬全是滿山跑,放養的土豬運動量大得多,這樣肉也會更緊實,皮吃起來更糯。“普通豬6個月就出欄了,可這種生態土豬至少要長1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