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也是云南省各級政府民生工程的重點。生鮮豬肉作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主要肉類食品,其安全問題尤為引人關注。讓廣大消費者吃到“放心肉”是社會各界、各級政府和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的共同責任。四個100%鎖定源頭管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類需求量急劇增加。據悉,在云南省肉食品消費中,豬肉的消費量就占到60%以上。如何讓廣大消費者買到“放心豬肉”?該省商務廳市場秩序處處長郭玉昆認為,要解決豬肉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從生豬生產、屠宰、流通等環節進行全方位的監管。其中,屠宰作為生豬生產和豬肉流通的“連接鏈”,是所有環節中最易于監管并產生效果的一環,從這一點入手,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切實提高生豬定點屠宰監管能力,該省商務廳成立了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與省工信委、財政、環保、農業、工商、衛生、質檢、食品藥監局等相關單位建立起食品安全工作協調機制,不斷健全基層商務部門和企業無害化處理的相關制度措施,以及無害化處理相關制度措施,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安全意識和識別手段。2012年,在云南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該省商務廳牽頭組織開展了全省生豬定點屠宰專項整治行動。據統計,全年檢查定點屠宰企業和肉品個體戶3萬多戶(次)、農(集)貿市場1400余個(次),搗毀私屠濫宰窩點3個,沒收銷毀定點屠宰豬肉5926公斤,依法查處違法案件40件,對發現問題的93家屠宰企業下發了整改通知。通過專項整治,有效保障了全省肉食品消費市場的安全有序。今年,全省各級相關部門將繼續聯合開展對肉及肉制品專項整治行動,打擊私屠濫宰等違法違規行為。云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孫燕表示,要力爭在今年年底實現四個100%的目標,即:全省縣級以上城市定點屠宰率達100%、定點屠宰企業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定點屠宰企業出廠肉品檢驗合格率達100%、私屠濫宰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率達100%。嚴管準入門檻嚴格追溯制度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云南省將提高生豬屠宰企業規范化、標準化生產經營能力,加快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據了解,該省商務部門去年對150家縣級以上生豬定點屠宰廠和420家小型定點屠宰廠進行了審核清理,同時積極推進定點企業的標準化改造工作。至去年年底,全省已實施企業標準化改造項目24個,爭取中央專項扶持資金2280萬元,引導帶動企業投入改造資金2億多元。通過資格審核清理和標準化升級改造,云南省生豬屠宰行業的生產、檢驗檢疫和無害化處理能力明顯提高。目前,該省已經形成年屠宰能力100萬頭以上的現代化肉聯加工企業14家,品牌經營、連鎖經營和廠家直銷逐步得到推廣。“標準化生產首先使得豬肉得到可溯源的監控,每一道生產環節都有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管。”玉溪百信集團商貿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劉志華說,為了不讓“問題豬肉”流入市場,玉溪百信集團下屬的鳳凰生態食品有限公司就曾經不惜損失30多萬元,一次全部銷毀了一百多頭問題生豬。不久前,云南省出資1280萬元購買了17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流動監測車。該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靖國介紹,流動檢測車能快速便捷發現各類食品中違規違法添加劑等不安全因素,可檢測目前市場上流通領域80%以上的食品,這些檢測車將長期配置在一線進行執法檢查,為執法人員行政執法提供技術支撐。與此同時,作為全國試點城市,昆明市已經完成了84個流通節點的追溯子體系建設,其中生豬屠宰企業4個、大型批發市場1家、菜市場53個、超市2個、團體用戶24個,全市發放溯源電子秤1042臺、查詢機52臺,城市中心平臺累計向國家中央平臺上傳數據337萬余條,通過購買憑證,消費者可以方便地追溯肉菜來源。同時,對于批次肉菜的銷售去向,相關部門也能夠快速查證,從而加固了流通環節的“防火墻”。消費習慣和觀念亟待改進“很多市民一直以為剛屠宰的熱鮮肉是最新鮮、安全的,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區,冷鮮肉才是最健康的消費趨勢。”在“云南省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周活動”沃爾瑪國貿店的食品安全現場咨詢點,省、市商務部門工作人員正為市民解惑答疑。“除了各級部門加強監管,廣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觀念也亟待改進。”郭玉昆說,“對消費者而言,需要掌握學習一些識別問題豬肉的基本知識,還有一個關鍵的環節是看經營戶有沒有生豬產品檢疫合格印章、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印章和檢驗合格證,這‘兩章兩證’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問題。”筆者在昆明篆新農貿市場觀察發現,近30個豬肉銷售攤點上,把“兩證”置于顯眼位置的商戶僅有8戶。“除了執法部門檢查,大家都不會專門要看這些章證。”一位商戶面對筆者的詢問,滿臉詫異地從抽屜里翻出一沓票證。“買肉都是憑經驗,‘兩章兩證’對我們有什么用?”正在買肉的張大媽也很疑惑。而在王旗營批發市場,這里雖然配置了電子稱、溯源查詢機,但平時幾乎很少有人使用甚至留意這些設備。“平時都在自己熟悉的攤位上買,感覺有什么問題找這個攤點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溯源,別搞那么麻煩。”劉女士的觀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市民的心態。“普通百姓其實也很關注食品安全新聞,也常常為是否買到‘放心肉’擔心,但普遍缺乏理性的消費習慣和觀念,遇到問題要么不知道如何按正常途徑處理,要么怕麻煩寧愿大事化小。”一位市場管理人員說。“如果消費者發現問題不及時通過正常渠道反映,而只是簡單與商戶退換,這是否客觀上造成了對其他消費群體的延續影響呢?”面對筆者提問,不少市民只是尷尬地笑笑沒有回答。食品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維護,構筑完善堅實的食品安全服務體系,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不僅僅只是依靠監管職能部門,還需要提高廣大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