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鯢市場價格一路下跌,商品鯢從最高峰1400-1600元/斤跌落到350-400元/斤,養殖戶幾乎沒有反應過來時,價格一路狂跌到目前的150-180元/斤。大鯢種苗由高峰的500-600元/尾跌至150-200元/尾,在漢中一些地方,目前種苗價格已經跌破100元/尾。
據了解,大鯢價格已經經歷了三次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很多養殖戶對第三次價格跳水記憶猶新,“2009年底到2010年初,大鯢價格暴跌,商品魚從1600元/斤掉到200元/斤,種苗從1000元/尾掉到每尾幾十元”。“這是第四輪過山車了,”一位業內人士稱,“而且這次跌幅更猛,至少目前還看不到價格上漲的趨勢。”重挫養殖戶秦巴山區是全國最大的大鯢產業區,據統計,陜西大鯢飼養量占到全國70%—80%,2011年陜西大鯢繁苗超過百萬尾,此項產值30億元,已超過全省常規漁業平均貢獻率。預計到2015年,全省大鯢產量至少達1100噸。一位養殖大戶介紹,淡水魚養殖的平均回報率是8%,而大鯢養殖的回報率高達80%,“即使是村民散養大鯢,回報率也有50%以上。”在高回報率驅動下,大鯢養殖在陜南地區已成燎原之勢。留壩縣所有鄉鎮均有大鯢養殖,部分鄉鎮農村人口參與度超過70%,部分自然村組農民參與度超過90%,以至有人戲稱“大鯢感冒七天,留壩難受一周”。
據了解,2006年寧陜縣大鯢種苗價格100—200元/尾,商品大鯢約800—1000元/斤。2009年由于漢中市場鯢病的傳播,造成種鯢數量急劇下降,寧陜大鯢種苗的價格上漲到300—500元/尾,商品大鯢上漲到1400元/斤左右,先前的養殖戶獲得了相當大的暴利。大批的農戶也在高價位的情況下介入商品大鯢養殖,2010年至2012年初,寧陜大鯢馴養繁殖場從當初的15戶增加到54戶,商品大鯢養殖戶從300余戶增加到1000余戶。但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大鯢價格暴跌,那些高價位進入的養殖戶叫苦不迭,安康一位養殖戶說,繼續養就繼續虧,可是現在賣掉還是虧。據悉寧陜縣城關鎮2011年統計有大鯢養殖戶397戶,目前僅116戶。只有10%流向消費市場據介紹,目前大鯢流向終端市場只有三條路,一是上餐桌,二是進入制藥廠,三是產品出口。在制藥、加工方面,由于國家對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科技支持力度較小;對大鯢在醫藥、美容、保健品等領域的科學利用,相當大的程度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批量生產技術不成熟,更談不上產品市場大面積推廣,所以對大鯢的需求量相當小;在產品出口方面,大鯢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活體不能出口,只能出口其相關制品。
由于國外對其認知度不高,出口市場份額很小,和總量相比較微乎其微,可以基本忽略不計。在進入餐桌方面,大鯢主要是在大城市的高檔餐廳銷售,據了解,雖然商品魚價格大跳水,但餐桌價仍然堅挺,每市斤均價在1500元—2500元。由于價格很高,目前還不是大眾消費品,國家厲行節約的“八項規定”出臺后,公款消費得以遏制,大鯢上餐桌的數量比往年更是銳減。由于以上原因,大鯢流向終端市場的渠道很窄。賣給誰?這是養殖戶普遍擔心的問題之一。陜南某縣的調查發現,該縣的商品鯢只有10%流向了終端消費市場,90%在大鯢養殖戶手中。
專家分析認為,隨著人工馴養繁殖技術的日漸成熟,大鯢的數量將會持續不斷增加,供求關系將會更加不平衡,商品鯢養殖的風險將會越來越高。一位養殖戶說,從十余年來大鯢價格波動規律來看,目前大鯢無論是種苗還是商品鯢的價格回落均屬于一個價格理性回歸的過程,再回到以前高價位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