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把內蒙古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發展定位,對加強農牧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盟該如何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打造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盟委副秘書長、盟委農村牧區工作部部長戈明。戈明指出,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也為我盟生態建設指明了方向。現在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盟將依托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科泊爾灘分洪區、磴口分滯洪區和豐富的土地、地下水資源,建設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打造“五個產業基地”,構建現代農牧業經濟發展平臺,即“1151”思路與定位。
一是建設現代生態農牧業示范區。建設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是盟委、行署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作出的一項重大決定。
2012年,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建設工程啟動后,盟委、行署把示范區示范點建設作為推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的新起點,作為推進農牧區改革發展的頭號工程,為實現千方百計促進農牧業穩步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農牧區和諧繁榮繪就了新藍圖。
二是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以生態建設為引領,加大土地綜合治理,建設美麗阿拉善。加大沙漠、荒灘、戈壁的造林綠化力度,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經營、機械化耕種、農場化管理”的土地經營模式,將1000平方公里土地確權為國有,推動土地整體連片開發建設,最大限度地吸納社會資本進行生態建設,積極構筑政府與企業、農民合作新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規模適度的高效節水農業和生態畜牧業,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效統一,“沙地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三增同步,保障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乃至京津唐等地區和流域的生態安全,為構筑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努力打造“五個基地”。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未來發展潛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向園區聚集,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實現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打造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按照“生態保護、發展特色沙產業、生態旅游、休閑商住、農牧民轉移轉產”五位一體的目標,著力把示范區打造成外向農業、觀光農業、設施農業、加工農業、生態農業綜合發展的現代農業展示區。
項目規劃建設1000平方公里(150萬畝)綜合治理區,總投資300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形成防風固沙林草面積130萬畝(沙地葡萄30萬畝,文冠果10萬畝,人工梭梭林接種肉蓯蓉30萬畝,白刺接種鎖陽10萬畝,有機農業2萬畝,沙生中草藥優質牧草種植20萬畝,防護林帶20萬畝,濕地8萬畝),年產葡萄酒10萬噸,加工肉蓯蓉、鎖陽1000噸,文冠果10萬噸,特色養殖100萬頭(只),有機農產品5萬噸。
預計到2020年,年產值可達100億元。打造沙產業生產研發基地。立足沙漠、土地、水、風熱光能資源豐富優勢,大力培育和創建具有原產地特色的產品和品牌,推動特色產業發展。重點開發以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甘草、苦豆子等為主的沙產業,以沙地葡萄為原料的葡萄酒生產加工業和畜牧業養殖循環產業,以檸條、花棒、苜蓿為原料的飼料加工業,打造全區乃至全國技術領先、可持續發展的沙產業研究、開發、生產基地。打造生物質清潔能源發展基地和獨具特色的旅游觀光基地。以農牧業發展為依托,開發建設清潔能源、生物制藥、生物質能源、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物流和生態農業旅游等產業,形成以綠色種植、特色畜牧養殖、沙區特色產品精深加工、沙漠高端旅游、清潔能源、創新服務和基礎服務為一體的高附加值產業鏈體系,提高農牧林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生態移民安置城鎮。以城鎮帶動為關鍵,突出抓好“水、綠、文化”三篇文章,構建更加宜居宜游宜業的人居環境。依托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形成的120平方公里水面優勢,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濱湖地區和11平方公里(1.65萬畝)生態移民安置區,轉移安置農牧民3萬人。在實施巴音湖、金沙湖的基礎上,打造南北貫通、東西相連的黃金水道,通過建設防風固沙林、護岸景觀林,形成湖泊水系、環庫濱河、沙漠旅游三大景觀,創造良好的生態空間。
在城市建設中注重融入黃河、沙漠、戈壁和蒙古族風情等文化元素,豐富城市內涵,塑造城市特色,建成以移民安置、高檔住宅、商貿物流為一體的生態宜居型新區,與烏海新區共同構成內蒙古西部生態型中心城區。四是構建現代農牧業經濟發展平臺。以園區建設為基礎,強化招商引資,大力引進優質項目。加強園區基礎建設,構建現代農牧業經濟發展平臺,把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打造成為全盟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建設成為承接融入呼-包-鄂經濟圈的重要戰略節點。2012年,示范區投資4億元開始水、路、林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穿沙公路50公里,開挖引水閘口、水系5公里。今年計劃投資11.27億元,重點實施磴口-烏斯太穿沙公路二期和生態移民安置區市政道路工程84公里,景觀湖蓄水工程15公里,綜合管溝6700米,生態建設區水利工程及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
同時,不斷強化招商引資舉措,通過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推動園區提檔升級,創建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