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H7N9禽流感疫情造成的影響逐步減弱,一度跌入低谷的家禽交易逐漸恢復,禽肉蛋出現量價齊升的局面。然而整個家禽業受疫情的影響仍未完全消散,不少養殖戶的虧損局面仍未扭轉。每當禽流感來襲,消費者“談禽色變”,“養殖戶很受傷”的局面一再上演。在重大疫情爆發時,家禽業如何才能不那么受傷?在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金星村,養雞專業戶繆遠紅幾天前剛剛補欄了13000多只雞苗,冷清了三個月的雞舍又開始熱鬧起來。今年四月份,受禽流感影響,繆遠紅低價賣掉了出欄的1萬多只雞,為避免更大的損失,他退回了已經預定的雞苗,暫時關閉了養雞場。繆遠紅說,幾年前他和愛人多方籌集10萬多元蓋了雞舍并購置了設備,在行情穩定的時候靠養雞一年有近10萬元的收入。
然而,在禽流感面前,繆遠紅的致富愿景卻不堪一擊。像他這樣的眾多個體養殖戶依然“靠天吃飯”,在家禽行業缺少保險的現實條件下,在風險來臨時毫無抵御能力。對于安徽省金寨縣古碑鎮福農養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詹秀云來說,H7N9禽流感疫情盡管讓她損失了10多萬,但是恰恰是這個“教訓”使她堅定了信心要盡快辦理貸款,“下一步準備投入資金增加生雞的屠宰和冷凍環節,這樣在遇到市場價格波動的時候可以進行生雞儲備以最大幅度減少損失,提高抗風險能力。”相對于普通養殖戶的虧損,安徽省肥西縣一家集活禽養殖、屠宰、冷藏、銷售一體化的龍頭企業在禽流感來臨時則表現得相對“淡定”。據企業負責人介紹,禽流感造成的短時間內市場需求萎縮壓力被企業的“資金充裕”“冷藏儲備”等優勢有效化解,禽流感對企業的影響在可控范圍內。業內人士認為,家禽產業遭遇“生死劫”,“禽流感起、養殖戶傷”的一再上演,是家禽行業配套政策、商業保險、收儲制度和冷鏈設施等多個環節缺失疊加造成的。一方面,活禽養殖行業內部要加強協作,積極培植龍頭企業-基地-養殖戶模式,支持養殖合作社發展,增強養殖戶抵御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國家應大力鼓勵發展農業保險尤其是家禽業保險,為行業發展提供安全的“緩沖帶”和“助推器”,也為整個行業系上保險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