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是人類較早馴化的家禽,它不單是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也與人類的文化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就有養雞、以雞入肴悠久的歷史,我國地域廣闊,地貌和氣候的多樣化,形成了紛繁眾多、各具特色的土雞品種和傳統的食雞文化。上世紀80年代,“洋雞”開始大量進入國內,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科學的飼料配方,我國養雞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以白羽雞為首的“洋雞”,更以生長速度快、肉質細嫩、料肉比價低的特點,在短短數十年之間,迅速占領了國內肉雞市場半壁江山。土雞的發展速度遠遠不如白羽雞,“一雞獨大”發展不平衡的局面,使土雞產業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萎縮,新牧網小編認為“引進洋雞”但不可丟掉土雞。“洋雞”的進入大大滿足了我國肉類的消費需求,適合企業產業化、規模化養殖。但是,應當看到,土雞與“洋雞”是不同模式的產業。“洋雞”雖然成熟快出肉多,但是肉質細嫩、缺乏風味,只有用于油炸,燒烤,煎炒等雞肉烹飪。中國土雞風味濃郁、肉質鮮美、營養滋補,更有藥用的功效。
我國中醫記載,雞的全身都可入藥,流血過多、身體虛弱食用雞肉可補虛止損,所指的正是土雞。并不能就產肉的多少,簡單地認為“洋雞”比中國土雞更加優越。“洋雞”通常是溫室養殖,養殖時間短,幾乎從不運動,一生見不到兩次陽光,雞只一但患病就只有通過藥物治療,藥物殘留就自然存在。土雞雖然生長周期長,成長緩慢,但是具有耐粗飼、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的特點,適用于走地農家野外放養,自由采食,很少生病,體內不含藥物殘留,營養價值高,無公害污染屬綠色食品,更值得推廣和發展。土雞自古就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金雞報曉,喚得旭日東升,黃金羽毛深入民心。兩千多年前,《詩經》里就有以雞為題的詩作,贊美土雞的句子被無數詩人寫入詩篇之中, 更有“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的唐代詩人李賀的千古名句。若土雞產業失去生存空間,我國源遠流長的雞文化,將會失去傳承。土雞是中國特色飲食文化的象征,是健康和美味的“原料”。新牧網小編認為應加大土雞的美食文化宣傳力度,對土雞養殖企業提供更加的政策優惠和扶持,使土雞產業得到更健康的發展。土雞也要與俱進地不斷創新,在保證自身特點不丟失的同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價格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