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網2006年4月27日報道發表在《生物和醫學物理》雜志上的文章稱,納米技術可提高醫生的診斷工具--超聲儀成像的質量,從而有助于一些疾病的早期階段。
通過實驗,科學家發現注射入動物體內的納米尺寸的顆粒能提高成像結果。俄亥俄州立大學獸醫學院院長Thomas Rosol說,這項研究是全球第一個報道超聲可以檢測那些體內的微粒的研究。
研究人員Jun Liu 說:“我們的長期目標是使用這種技術提高我們判定早期癌癥和其它處于早期的疾病的能力。”
研究人員注射一種硅石納米顆粒溶液進入每一個老鼠的尾部血管。超聲信號通過聲波撞擊一個堅硬的表面產生。一旦這種顆粒不能被生物降解,那么納米顆粒就是生物惰性的。Rosol和Liu的研究小組正在創造一種可以生物降解的納米顆粒。
結果顯示納米顆粒在動物肝臟聚集。肝臟吸收體內的外來物質,但研究人員最終目的就是能夠使這些顆粒進入乳腺或者其它我們所感興趣的組織。他們將成像效果和那些注射鹽溶液的小鼠作為空白對照的成像效果進行了對比。空白小組的小鼠在注射了鹽溶液后其成像效果沒有明顯的增高。
Rosol說:“醫生可以注射納米顆粒進入乳房,然后超聲成像的結果就可以提醒醫生要對可疑的組織部位進行復查,甚至是細胞水平的檢測。希望結合超聲和納米科技可以提供一個權威性的診斷,從而代替活組織切片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