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批準4家中國家禽加工商開始向美國供應有限數量的肉制品,此舉可能造成有關食品進口的爭論加劇。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30日報道,這幾家企業最初將只被允許出口用美國和加拿大養殖的家禽制成的熟制禽肉。但批評者估計,美國政府最終將放寬規定,中國養殖的雞和火雞最終可能會出現在美國市場上。主張促進食品安全的美國機構“食品和飲用水觀察”資深說客托尼·科爾博說:“這是朝著允許中國向美國出口其雞肉產品的方向邁出的第一步。”報道稱,在農業部作出這一決定之前,圍繞該問題的爭端已存在多年。近年來,進口食品成為污染源頭,促使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情緒擴大。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剛剛發布針對進口香料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香菜、牛至、芝麻和咖喱粉中含有高水平的沙門氏菌。報道稱,中國的食品安全記錄不佳,尤其是其雞肉產品曾引發質疑。中國曾頻繁發生致命禽流感疫情。將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出售給中國雙匯集團的提議已經導致美國政府對該行業的監管加強。7月份,美國民主黨及共和黨參議員質詢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首席執行官拉里·波普,詢問該公司的交易對食品安全和美國就業情況有何蘊意。波普回應說,這項交易意在解決中國日益增加的肉制品需求,而美國工人將得到就業機會。中美之間的家禽貿易多年來一直存在爭端。在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國農業部宣布允許從中國進口雞肉,而由于對“瘋牛病”的擔心,中國自2003年以來就禁止進口美國牛肉。作為回應,美國國會禁止從中國進口雞肉。中國則對美國雞肉征收高額關稅,以此進行報復。這場爭端最終在世貿組織的裁決下平息,中國被裁定征收關稅過高。此后,美國農業部對中國加工企業進行了審核,允許它們加工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禽類。根據新規,中國機構將負責檢驗出口至美國的熟制禽肉是否為美國或加拿大的禽類。因此在加工廠現場沒有美國農業部的檢驗人員。由于這些禽類已被加工,就不需要在標簽上標出來源國。食用罐裝雞湯面條或快餐店炸雞塊的消費者也不知道這些雞肉是否來自中國加工廠。代表美國大型雞肉加工商利益的美國養雞協會發言人湯姆·休珀說:“我們當然不期待進口量有任何增加,但我們也意識到,自由貿易是雙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