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60年代以前,正式的動物保健產業尚未形成,動物治療普遍使用人藥,預防藥和保健藥領域的產業化更是幾乎一片空白。1968年美國頒布《獸藥修正案》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從此開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獸藥法制化管理,從而正式把獸藥從人藥中分離開來。
二十世紀60-80年代,是動物保健行業的萌芽和成長階段。隨著專業化、工廠化養殖業的興起和發展,龐大密集的畜群,流動頻繁,為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獸醫服務開始面向健康動物,進入預防獸醫產業階段,撲滅烈性傳染病和地方性流行病成為重點。因此生產獸用抗生素、化藥、疫苗等動保產品的企業快速成長。
20世紀末是獸藥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隨著養殖業向集約化發展,畜禽疾病由烈性傳染病向慢性傳染病、中毒病、營養代謝病和遺傳病轉移。集約化養殖的唯一目標是追求利潤,獸醫服務因此要考慮疾病對畜禽生產帶來的損失和對畜禽生產性能下降造成的影響。獸醫不僅要防病治病,還要參與養殖場的設計、生產、加工、營銷各個環節的管理,把衛生防疫和健康管理結合,此時的獸醫階段為群體獸醫階段,也稱效益獸醫階段。獸藥產業因養殖業的發展而迅速壯大,獸藥生產企業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大型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補充業務板塊。獸藥廣泛用于養殖業,抗生素和化藥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動物發病率,促生長藥物、添藥飼料在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方面作用突出,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
進入21世紀以后,國際動保產業進入壟斷發展時期,跨國企業兼并重組,強強聯合,注重產品研發和品牌,輝瑞、梅利亞等國際巨頭的壟斷地位己經形成。由于歐美市場增長放緩,行業龍頭紛紛實施全球化戰略,觸角伸向包括中國在內的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
據中國獸藥協會統計,2011年年底,全國獸藥生產企業1698家,以小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為主。全國1410家填報企業中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企業1257家,占企業總數74%;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1億元中型企業78家,占企業總數5%;年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大型企業75家,占企業總數4%。獸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
根據2011年數據,我國動保企業中獸藥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僅中牧一家,市場占比約為3.8%。中牧的市場份額占比較高,但由于中牧的收入主要依靠招標苗,在市場苗中優勢不大,非招標市場仍然高度競爭。行業排名3~9名的企業銷售收入均在3億元以上,市場占比在1%~2%之間,排名第二的中國動物保健品公司的市占率也僅有2.1%,差距并不明顯。目前,行業整體呈現群雄逐鹿的局面。
監管政策趨嚴進一步淘汰落后企業。2006年我國強制實施GMP政策,2012年又執行GSP認證改革。產業政策和監管體系的變更使我國獸藥企業數量在上述兩個時期急劇下滑。據統計,2006年前我國獸藥生產企業接近3000家,至2009年末,企業數量已大幅削減至1500多家,淘汰比例接近50%。根據今年3月召開的廣東省畜牧獸醫工作會議消息,廣東目前有獸藥經營企業4283家,相比GSP改革前減少44%。目前,我國的政策監管力度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更嚴厲的監管政策將陸續出臺,對產業集中度提高起促進作用。
養殖規模化趨勢促使產業集中度提高。隨著規模化養殖比例的逐步擴大,養殖從業者的專業素質不斷提升,市場對獸藥質量和品牌的認可度亦越來越高,一大批無自主創新能力、只依靠簡單模仿的小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行業將進入整合階段,產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事件催化集中度提升。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速生雞”事件、河南銷售假獸藥事件引起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社會監督將促使國家加大對全國制售假獸藥、違法添加違禁藥物的處罰力度。隨著飼養向規模化、自動化、標準化發展,疫病防治必須轉向預防為主,對優質疫苗的需求量將大幅增長。而養殖企業在選擇獸藥疫苗供應商時,也會更加注重企業的資質、產品品質、研發實力,對行業龍頭企業的采購份額將繼續提升。
二十世紀60-80年代,是動物保健行業的萌芽和成長階段。隨著專業化、工廠化養殖業的興起和發展,龐大密集的畜群,流動頻繁,為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獸醫服務開始面向健康動物,進入預防獸醫產業階段,撲滅烈性傳染病和地方性流行病成為重點。因此生產獸用抗生素、化藥、疫苗等動保產品的企業快速成長。
20世紀末是獸藥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隨著養殖業向集約化發展,畜禽疾病由烈性傳染病向慢性傳染病、中毒病、營養代謝病和遺傳病轉移。集約化養殖的唯一目標是追求利潤,獸醫服務因此要考慮疾病對畜禽生產帶來的損失和對畜禽生產性能下降造成的影響。獸醫不僅要防病治病,還要參與養殖場的設計、生產、加工、營銷各個環節的管理,把衛生防疫和健康管理結合,此時的獸醫階段為群體獸醫階段,也稱效益獸醫階段。獸藥產業因養殖業的發展而迅速壯大,獸藥生產企業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大型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補充業務板塊。獸藥廣泛用于養殖業,抗生素和化藥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動物發病率,促生長藥物、添藥飼料在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方面作用突出,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
進入21世紀以后,國際動保產業進入壟斷發展時期,跨國企業兼并重組,強強聯合,注重產品研發和品牌,輝瑞、梅利亞等國際巨頭的壟斷地位己經形成。由于歐美市場增長放緩,行業龍頭紛紛實施全球化戰略,觸角伸向包括中國在內的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
據中國獸藥協會統計,2011年年底,全國獸藥生產企業1698家,以小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為主。全國1410家填報企業中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企業1257家,占企業總數74%;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1億元中型企業78家,占企業總數5%;年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大型企業75家,占企業總數4%。獸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
根據2011年數據,我國動保企業中獸藥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僅中牧一家,市場占比約為3.8%。中牧的市場份額占比較高,但由于中牧的收入主要依靠招標苗,在市場苗中優勢不大,非招標市場仍然高度競爭。行業排名3~9名的企業銷售收入均在3億元以上,市場占比在1%~2%之間,排名第二的中國動物保健品公司的市占率也僅有2.1%,差距并不明顯。目前,行業整體呈現群雄逐鹿的局面。
監管政策趨嚴進一步淘汰落后企業。2006年我國強制實施GMP政策,2012年又執行GSP認證改革。產業政策和監管體系的變更使我國獸藥企業數量在上述兩個時期急劇下滑。據統計,2006年前我國獸藥生產企業接近3000家,至2009年末,企業數量已大幅削減至1500多家,淘汰比例接近50%。根據今年3月召開的廣東省畜牧獸醫工作會議消息,廣東目前有獸藥經營企業4283家,相比GSP改革前減少44%。目前,我國的政策監管力度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更嚴厲的監管政策將陸續出臺,對產業集中度提高起促進作用。
養殖規模化趨勢促使產業集中度提高。隨著規模化養殖比例的逐步擴大,養殖從業者的專業素質不斷提升,市場對獸藥質量和品牌的認可度亦越來越高,一大批無自主創新能力、只依靠簡單模仿的小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行業將進入整合階段,產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事件催化集中度提升。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速生雞”事件、河南銷售假獸藥事件引起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社會監督將促使國家加大對全國制售假獸藥、違法添加違禁藥物的處罰力度。隨著飼養向規模化、自動化、標準化發展,疫病防治必須轉向預防為主,對優質疫苗的需求量將大幅增長。而養殖企業在選擇獸藥疫苗供應商時,也會更加注重企業的資質、產品品質、研發實力,對行業龍頭企業的采購份額將繼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