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養豬場的人,一定對那兒濃重的豬臭味記憶猶新。其實,養豬不但污染空氣,豬的排泄物如不經處理排入水中,更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衢州市龍游縣詹家鎮浦山村是一個養豬大村,全村456戶家庭中,32戶家中有養豬場。為了響應市里的號召,也為了改善全村的生活環境,浦山村開展了“無豬村”的建設。目前,浦山村已有三分之二養豬戶拆了自家的養豬場,而剩下的十來戶,村里希望,今年年底前,能夠完成“無豬村”的建設。為此,詹家鎮和浦山村的干部們做了不少工作。三分之二養豬戶完成拆違昨天上午,記者來到詹家鎮浦山村,這是一個現代化的村子,別墅一樣的農舍整齊排列著,路邊種著不少綠化植物,邊上一個有池有亭的公園正在建造著。詹家鎮宣傳委員汪霄旻告訴記者,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村民們也都希望過上城里人的生活,此前由于鐵路南移,20多家拆遷戶已經搬進了村里造的新房子。可是剩下的村民,由于有一部分在家中搭建養豬場,一直無法完成改造。今年6月份以來,龍游縣出臺政策要求關閉所有無證違建養豬場改成龍游縣開展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和產業提升行動兩個契機,浦山村開始了“無豬村”建設。僅半個月時間,20多家養豬戶就同意并請村里的拆違組拆了自家的豬棚,可是還有十來家養豬大戶,不論村干部怎么勸說,都不愿意放棄養豬的行當。“其實就是習慣問題,有些村民養了十來年的豬,你突然讓他改行,他肯定不同意。至于那些的確有實際困難的,我們也會積極想辦法,幫他們一起解決。”汪霄旻說。按時拆除豬棚有補貼李阿姨家是村中最早一批拆除豬圈的村民。在她家的院子里記者看到與小片玉米地緊挨著倒下的矮墻和一地碎磚頭。而院子的另一角,則堆著不少碼成捆的廢紙和硬紙板。李阿姨告訴記者,豬圈6月份就已經請村里拆違組拆掉了。李阿姨告訴記者,之所以愿意主動拆除豬圈,一是因為政策要求,另外也因為養豬實在賺不了幾個錢,加上自己身體不好,還不如及早賣掉,還能得到縣里的一萬多塊錢補助,“小豬才一個月大就賣了,二十多頭大豬也全賣了。”失去了養豬的收入來源,今年66歲的李阿姨和年過七十的老伴通過收廢品獲得一些收入,“養豬要看行情,現在剛開始收廢品,還不知道收入會怎么樣,但希望能穩定點吧。”李阿姨說,邊上還種著一些玉米、棗子等作物,成熟后可以賣點錢,過年的時候,還會將家里養的雞鴨拿出去賣,李阿姨兒子每個月也會給生活費,加上國家提供每月80元的補助,李阿姨覺得生活還過得去。剛貸款20萬新造養豬場不舍得拆離李阿姨家不遠,就是村里的養豬大戶吳大叔。吳大叔年過半百,不久前剛向銀行貸了二十多萬,新建了大約500平米的豬舍,養了一百多頭豬。聽說村里不讓養豬,吳大叔徹底沒了主意。吳大叔告訴記者,兒女都在外打工,從2002年開始,他與妻子王阿姨就全靠養豬維持生計。“當年行情好的時候,一年也能掙上七八千。現在不行了,全村都在養豬。這兩年附近通了公路,路過運死豬的車還會把豬瘟傳染到村子里,我的豬都死了好幾頭了。”但吳大叔也沒想過轉行,貸款擴大規模也是在跟行情賭一把,誰知道趕上了“無豬村”建設。“十幾年前車禍,我的一條腿動不了了,行動都不方便,會有哪個廠子要我?要不是腿傷落下殘疾,我也不會干上養豬這行。”那么,把現在的豬都賣掉,加上縣里的補助,能不能把貸款的錢先還上?吳大叔搖起了頭,“今年行情本來就不好,上半年的禽流感豬肉便宜得很。現在政策下來,全縣的人都在賣豬,原來2000元一頭的豬,現在能賣1000元就不錯了。”多種辦法幫助養豬戶成功轉業汪霄旻告訴記者,他們也明白突然轉行對養豬戶來說的確不容易,對于主動拆除豬棚的,縣里還會給予一定的補助。“現在村里的養豬戶一般都是老人,我們會建議他們種菜,也會幫他們接一些來料加工的活。”汪霄旻說。而對于年紀較輕的養殖戶,村里也會安排他們進廠工作,“現在廠里都是簽正規勞動合同的,所以不用擔心工作不穩定。”另外汪霄旻也表示,龍游縣有一項“農民素質工程”,會安排村民學習廚師、電工、淘寶銷售等各種課程,時間為期一個月,并且都是免費的。學成之后,縣里也可以幫助安排從事相應的工作,“如果擔心轉行做不了,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對于像吳大叔一家這樣有實際困難的家庭,村里也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養豬戶家有一些中豬,再養幾個月后賣,價格會高一些,那我們就會讓他賣多少拆多少,直到最后賣完為止;一些身體不好的,我們也會為他申請低保。”汪霄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