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蘇州正全面開展的秋冬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又把有關“禽流感”的話題拉回了公眾的視野。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國內權威媒體發布消息,H7N9禽流感來源于家禽。站在疾控專家的角度,防控禽流感的關鍵就是控制疫病傳染源——活禽,并建議逐步關閉活禽交易市場。然而,由于大陸消費者傳統飲食習慣對于“活殺雞”的依賴,使得經過預冷消毒加工的雞肉,并沒有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認可,在此同時,也制約了養雞企業向養殖加工一體化邁進的步伐。如此現狀之下,城市管理者應該如何來應對時刻潛伏的危機?目前蘇州活禽市場狀況又是如何?日前,本報記者兵分四路對禽流感防控所涉及到的農林、衛生、商務、工商四部門進行采訪,試圖從中尋找答案。根除潛在威脅最好的辦法是終結活禽交易9月12日,農業部和省農委召開秋冬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根據省農委統一部署,蘇州從9月12日全面啟動集中免疫,10月底全部完成秋冬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蘇州市畜牧獸醫站副站長盛水興說,從2004年開始,每到禽流感高發季節,農業部門就會組織力量對轄區內的所有家禽實行強制免疫。今年秋季防疫行動總體目標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等重大動物疫病應免畜禽免疫密度達到100%。據統計,我市目前有存欄雞數量614.6049萬余只。到10月底,其中325萬余只應免雞將完成秋季的強制免疫。除了規模化的養殖場,對所有散養禽進行一次集中免疫,雞用H5N1亞型(RE-4+RE-6)二價苗免疫。除了給雞打疫苗,各地還將加強秋冬季節檢測預警,對H7N9禽流感等病種的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及時研判本地區的疫情態勢。“目前蘇州有70多個監測點,分布在市場和各大養殖場,秋冬季對疫病檢測的頻率會增加到一月兩次。”由于目前還沒有H7N9病毒的疫苗,因此今年秋冬的疫病防控工作并沒有什么新內容。就在農業部門加緊禽流感疫苗強制免疫的同時,蘇州市疾控中心聯防聯控機制依然在正常運行。蘇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科長陳立凌表示,秋天本就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溫度下降,病毒相對活躍。因此,隨著氣溫逐漸降低,不排除禽流感病毒“卷土重來”的可能性。由于H7N9屬今年新發傳染病,現在還沒有已被充分證明安全有效的人預防疫苗;且病毒接下來將變為何種形態,目前尚不得知。如何防范這種潛在的威脅?這一直是疾控專家致力的工作。“站在疾控專家的角度,最為理想化的禽流感防治建議就是管理好活禽。”陳立凌告訴記者,他們一直在查閱參考香港、臺灣等其他地區的文獻和做法,并向有關部門提供疾控建議。“從理論上來說,為了控制病毒源頭,最徹底的方法就是關閉活禽市場。”冷鮮雞入局養殖企業恐難一蹴而就逐步關閉活禽交易市場,在現實中有沒有實現的可能?蘇州市農委畜牧獸醫處處長錢影新表示,關閉活禽交易市場在理論上是有可能的。在歐美國家,經過預冷消毒加工的雞肉包括冷鮮雞和冷凍雞,幾乎占市場的100%。在我國香港市場,冷鮮雞的市場占比大約是三分之二多。然而,由于傳統飲食習慣對于“活殺雞”的依賴,使得經過預冷消毒加工的雞肉并沒有受到大陸消費者的認可,在此同時,也制約了養雞企業向養殖加工一體化邁進的步伐。據蘇州市冷凍食品協會會長郭康寧介紹,冷鮮雞是指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屠宰后的雞胴體,進行冰水冷鮮、風冷,使雞胴體溫度在1小時內降到0℃-4℃,然后進行保鮮處理和包裝,并在后續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4℃的鮮雞肉。郭康寧說,冷鮮雞由于通過統一屠宰,避免受到菜場環境污染,避免人與活禽接觸,減少了病原傳播。此外,經過冷卻排酸,保留肉質的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動物類產品殺了馬上吃未必好。雞殺完后,肌肉僵持,產生大量乳酸,只有過了大約四小時的排酸期才會美味。”由于冷鮮雞全套半自動化生產設備價格高,同時需要低溫生產、低溫儲藏、冷鏈運輸、冷鏈銷售,造成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較高。“蘇州市場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冷鮮雞。”郭康寧說。這一說法得到了農林部門的證實。錢影新表示,目前蘇州尚沒有企業能夠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冷鮮雞產品。這不但是由于經濟上的制約,也取決于養殖過程中“標準”的缺失。“就拿蘇州人愛吃的草雞來說,并沒有體型的標準,也沒有重量的標準,因此企業很難將這些大大小小的雞進行機械化的統一加工。”據錢影新透露,多次疫情面前,“活殺雞”銷售陷入困境,被迫倒逼轉型,但冷鮮雞恐難一蹴而就,仍需要較長的適應過程。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我市將大力提倡養雞企業將養殖與加工一體化。“我們先會在某些企業中做一些嘗試。”農貿市場的家禽宰殺區走向全封閉禽類生產交易方式在悄悄地變冷鮮雞市場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但活禽交易帶來的危機卻時刻潛伏。蘇州市場上目前的情況如何?在南環橋批發市場,記者看到,這里的家禽經營戶在正常開展經營。來自市場的數據也顯示,盡管禽流感疫情已經過去,但蘇城禽類消費依舊沒有恢復到之前的水平。據南環橋農產品批發市場統計,近期市場肉雞交易量平均每天維持在一萬八千羽左右,相比去年同期的兩萬兩千羽左右的交易量,可以說市場接受程度恢復了八成。蘇州工商局市場處處長馮炯說,工商部門又與商務局、農委一同制定實施“四分開”標準。考慮到市場的需求,采用了“邊開放、邊治理”的措施來逐步開放活禽交易,對于不符合“四分開”要求的經營戶,便責令其及時整改。“但是到目前并沒有設立明確的處罰機制。”記者了解到,在今年7月26日舉行的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階段性總結會上,市政府要求各地注重改進禽類生產交易方式,引導居民自覺調整消費習慣,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活禽集中就地宰殺、統一檢驗、冷鏈運輸、冰鮮禽類產品流通,并逐步關閉主城區活禽交易市場、在城郊等地獨立設立活禽交易市場。“蘇州的活禽交易何去何從,就目前來看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方向應該是冷鮮雞,雖然這個演變的過程會較長。”蘇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陸廣海說。就在各部門處在觀望階段的同時,我市今年8月14日下發了《蘇州市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對我市農貿市場活禽銷售攤位進行改造。今年我市中心城區12家新建或改建的農貿市場正根據《規范》進行標準化建設,部分農貿市場如金獅、雙塔等將于11月交付使用。《規范》要求,市區面積達到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農貿市場,經營鮮活禽畜區域與其他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區域隔開,相互距離不少于5米;市場內的活禽售賣、宰殺間必須獨立設置,有獨立的出入口,面積不低于5平方米。家禽經營區、活禽宰殺區必須采用全封閉透明式營業房。在雙塔菜場經營活禽攤位多年的潘師傅告訴記者,雖然這里目前的改造還沒有開始,但在年內應該會完成,改造之后雞籠前面會增加一道透明隔離板,店內還會增設天花板,以做排風之用,而他們使用多年的不銹鋼雞籠,也因為在兩層中間連接處沒有接載禽類糞便的可活動設施而需要更新換代,“以后來買活禽,就跟去超市買烤雞一樣干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