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發生的“黃浦江死豬事件”,把浙江省嘉興市的養豬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半年來,嘉興市開始了“鐵腕”整治,通過科學規劃限定養殖量,引導鼓勵農民轉產轉業,讓留下的養豬戶由“低小散”轉向生態、規模化養殖,計劃到2013年底,把曾達到734萬頭的生豬存欄量減到200萬頭內,到2015年底控制在150萬頭內,實現生豬養殖業減量提質。立法劃區,科學規劃養殖數量來到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竹林村,深深呼吸,空氣中是禾苗的清香味道。“要在過去,一下車準是一鼻子豬糞味兒!”老黨員周根榮說。南湖區新豐鎮,曾是嘉興最著名的養豬集中地,舉目都是連片的違章養豬棚,空氣中飄著特殊的味道。“才半年,河里有魚了。過去河里一片臭氣,河水黑乎乎的,一條魚都看不到。”周根榮說。禁養區劃定后,老周家被拆掉了2000多平方米的豬棚,但他覺得“應該拆”。“這一天總歸要來,豬太多了,環境都被破壞了。現在屋前屋后種樹養花,住在這里舒心多了。”今年上半年,嘉興市根據省人大《關于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的決定》,將市級及以上河道兩側200米、區級河道兩側100米等區域劃為禁養區,禁養生豬;全市除禁養區外,其余均劃為限養區,根據養殖數量和污染治理狀況,以鎮、街道、村為單位,劃定本地畜禽養殖污染重點防治區。3月的“黃浦江死豬事件”,讓嘉興的養豬業成為輿論焦點,也讓養豬戶深受觸動,知道“豬養得太多了”。這次嘉興半年拆除了近400萬平方米違章豬棚,因為群眾理解政府行為,推進平穩。“嘉興能養幾頭豬?必須根據環境承載量依法規劃,根據科學規劃確定養殖數量,否則就會犧牲優美環境。”嘉興市委書記魯俊說。從734萬頭下降到150萬頭,嘉興最終要將養豬業的規模壓縮至原有的20%。保障出路,扶持豬農轉產轉業豬棚拆了,豬農今后的生計怎么辦?不規劃好出路,無序養豬的風氣還將卷土重來。新豐鎮棲凰埭村,村民張利群種的有機蔬菜長勢正好。張利群說:“種菜每畝能收入七八千,這不比養豬好?沒污染,還沒市場風險。”過去養豬,總是一年賺一年虧,風險很大。去年開始,她試著租地種有機蔬菜,銷路很好。今年,她二話不說拆了自家的違建豬舍,專心種菜。嘉興出臺整套細致辦法,幫助豬農轉產轉業,找到出路。南湖區已發放5000多冊技術手冊,推廣“大棚生姜—水稻”、“大棚西甜瓜—水稻”等15種生態高效農業,手冊附有典型農戶及技術專家聯系方式,供農戶咨詢;各鎮開設了多期大棚種植、果樹種植、家政服務等培訓班,轉產轉業的養豬戶都可自由選擇,獲得免費培訓;鳳橋鎮的水蜜桃和葡萄是當地名產,豬農轉向水蜜桃和葡萄種植,桃樹補三年,葡萄補兩年,鼓勵轉向效益農業;全區拿出近3000個工作崗位,每周一次招聘會,供養豬戶挑選就業,拆違最多的新豐鎮就有300名養豬戶成為企業人。新豐鎮竹林村村委會辦事大廳的墻上,張貼著一張轉產轉業調查匯總表。村支書陳云華一一指著:沈小妹,參加農業技能培訓,水果種植;陳福海,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家政服務……“我們村共有906戶養豬戶,我們對他們的轉產意向都一一摸底,根據需求為他們提供免費培訓。政府的保障細致了,大家都心里踏實了!”整治“低小散”,規模養殖成方向整治后留下來的養豬戶也必須轉型升級。過去那種無序畜養,豬糞尿排到河里,死豬隨處亂丟,豬棚旁臭氣熏天的狀態不能再延續。陽光下,嘉興市五豐牧業生態養豬場的豬場廢水池遠看猶如一片草原,2萬平方米的廢水池都覆蓋著郁郁蔥蔥的狐尾藻。這是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提供的“規模化養殖企業污染減控示范工程”,能凈化養殖廢水中的污染物,狐尾藻深加工后又成為優質豬飼料。“五豐牧業目前是每年1萬頭的出欄量,怎么控制排泄物和氣味污染?污水種牧草,再循環回來給豬做飼料,沼液制成肥料。豬舍的溫度濕度都是電腦控制,夏季噴霧降溫,冬天,循環風處理。”嘉興五豐牧業公司總經理蔡麗陽說,今后,低、小、散路子肯定走不通。現在,“五豐牧業”作為龍頭企業,已經帶動近百戶養豬戶加入合作社。目前,南湖還有130萬平方米的豬舍位于限養區內,如何解決這些養豬戶“低、小、散”造成的污染?南湖區推出“兩分離三配套”模式,即:干濕分離、雨污分離,配套沼氣池、沼液池和干糞堆積池。每天,27輛槽罐車走陸路、6艘運輸船行水路,在南湖區各養豬大村收集沼液。養殖量大的牧業園區,專車早晚收集。接下來,嘉興市農經部門將采取信息化管理,對養豬戶進行建檔,嚴控存欄、出欄數。核定環境承載能力后,無序養殖將得到徹底整治。未來,嘉興準備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力促規模養殖,帶動養豬戶減量、提質、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