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蝦病EMS一直困擾、阻礙對蝦產業的生產與發展。為了早日研究出治療EMS的方法,各國學者、專家都在積極研究當中,據了解自EMS2009年第一次在中國暴發以來,目前已經有了大量的關于EMS的研究。現有的研究表明EMS是由細菌引起,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年會上,來自各國的學者正在討論目前EMS最新的的防控措施及對全球對蝦市場的影響。會上,全球水產養殖聯盟主席George Chamberlain先生簡述了中國、泰國等國家為減少EMS暴發采取的一些措施。George Chamberlain先生說,亞利桑那大學的 Donald Lightner博士最早參與了EMS病原的研究。2012年7月該團隊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健康的蝦攝食病蝦后會感染EMS,這是Donald Lightner博士團隊的成員Loc Tran先生發現的。接著EMS被確定為是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病變,研究發現,病原細菌經口傳播,在蝦消化道定植繁殖并釋放毒素,致對蝦肝胰腺功能紊亂。George Chamberlain先生指出,目前所知的EMS暴發分為兩個階段:急性期,釋放毒素,破壞肝胰腺組織;末期,副溶血弧菌(VP)伺機破壞肝胰腺組織功能。他也認為EMS與環境因子也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并不是所有含有副溶血弧菌(VP)的池塘都暴發EMS。完美的殺手正大集團的Robins McIntosh形容EMS是完美的殺手。細菌很快的在胃里定植并繁殖,速度很快,并釋放出強毒素。Robins McIntosh認為,預防EMS暴發,對蝦與紅羅非魚混養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式。如果采用對蝦與尼羅紅混養的養殖模式,對蝦暴發EMS的風險可大大減小。“這種混養的模式為EMS治愈提供一個線索”Robins McIntosh說。“我們也發現EMS病原菌對鹽度極其敏感,低鹽度的水環境,對蝦存活率越高。EMS研究進展在討論到現階段EMS研究進展時,Donald Lightner博士公布了最新的PCR診斷技術。他希望這個新的PCR診斷技術能夠研發出診斷試劑盒,并能應用到各個EMS暴發區。通過將檢驗結果呈陽性的親蝦直接銷毀或在集中管理,來清除EMS病原。中國成為新的對蝦進口商荷蘭合作銀行集團的Gorjan Nikolik 先生分析稱,EMS的影響是全球性的,EMS已經影響了全球對蝦貿易,從西方歐美國家到亞洲國家,中國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對蝦進口國。另外美國與歐美對蝦市場需求正在萎縮,Gorjan Nikolik說,并且他預計隨著蝦價的高位運行,西方市場需求將會繼續疲軟。正大集團的Robins McIntosh先生預計,未來對蝦行業復蘇趨勢可能呈現“U”形,因為還需要時間確定針對EMS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培訓養殖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蝦業的發展可能將是一個漸進的,產量逐步提升的過程。展望對蝦產業未來,Gorjan Nikolik先生說,隨著那些還未暴發EMS的國家,加大資金投入到改善養殖環境及擴大對蝦養殖規模情況下,未來或將出現新的對蝦生產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