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定南縣鵝公鎮家豐果業合作社社員將采收的蜜桔裝車運往廣東惠州市。近年來,定南縣依托當地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林果種植、特色養殖、花卉基地等特色農牧產業帶建設,扶持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了5300戶農戶實現增收致富。開欄的話: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今年中央1號文件將創新農業經營體系作為增強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提出要大力支持發展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社等,通過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充分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潛能。近期,我省又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意見》。作為農業大市,我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如何,其在發展壯大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有哪些訴求?如何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告別成長的煩惱?從今日起,本報推出“農業經營新視野”系列報道,對我市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情況進行關注。當前,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青壯年勞動力緊缺已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面對新形勢,在支持普通農戶提高生產集約化程度的同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業合作組織顯得尤為迫切。目前,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已經起步并初顯成效,實踐證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一“活力因子”給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如何培育更多、更好的“活力因子”,如何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營造良好發展氛圍?日前,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來到田間地頭和相關部門進行走訪。新型農業經營已露頭角“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尚處于發展初期,在規模和數量上不占優勢,但已成為農村經濟中的新型實體。”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市農糧局農經科科長羅理聰一語道出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據了解,目前,我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種養大戶、龍頭企業四大類,由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唱主角。目前,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增長較快。農民合作社,每年以近30%的數量增加,2012年全市有2697家,至今年9月已有3180家,新增483家。符合家庭農場認定條件的種養大戶有8263戶,經營耕地面積近20萬畝。其中從事糧食生產467戶,經營耕地4.6萬畝,從事果業生產1260戶,經營果園面積24.41萬畝,從事生豬養殖3486戶,年出欄生豬160萬頭,從事漁業生產1273戶,養殖水面6.79萬畝。此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的作用也逐步顯現。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市土地流轉耕地面積51.37萬畝,其中合作社流轉經營6.98萬畝,家庭農場流轉經營5.56萬畝,兩類主體流轉耕地面積占全市流轉總面積的24.04%。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加快了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了農業規模開發,增加了農民收入。2012年,全市農民合作社人均純收入為1.35萬元,高出全市農民人均收入一倍多。今年10月中旬是我市臍橙開采的時候,近日,記者來到上猶縣,該縣東山鎮南塘村臍橙專業合作社社員劉路平高興地對記者說:“過不了多久又要分紅!自從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縣農糧局的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教技術,銷售上由合作社包干,我只要專心把臍橙種好,到了年終只管分紅。”同樣,家庭農場也成為安遠縣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并在該縣落地生根。“這批豬出欄后,要把豬欄徹底地清洗一遍,灑石灰消毒后再讓豬仔入欄。”近日,在該縣版石鎮湘洲村古海龍的家庭農場里,來了縣農糧局的家庭農場回訪人員,現場為古海龍提供技術指導。隨著該縣西甜瓜、食用菌、生豬養殖等農業優勢產業的興起,該縣涌現出不少種養大戶。為此,當地有關部門因地制宜地給予幫助和政策扶持,積極鼓勵種養大戶發展家庭農場。截至目前,該縣已注冊登記的各類家庭農場有28家,其中注冊資金100萬元以上的有3家。該縣不少家庭農場主說,他們嘗到了農民變老板的甜頭。在于都縣盤古山茶葉專業合作社,該社社員黃榮遠直言:“我愿意跟著合作社干,比自己單干賺的錢要多。合作社以股金分紅和交易量分紅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利潤分配,極大提高了我們社員的積極性。”對此,羅理聰表示,目前,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數量有待增長,但現有主體已在農村展現出難掩的經濟活力,成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活力因子”。有了國家政策和市有關部門的幫扶,許多農民躍躍欲試,想加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我市也正在加大培育力度,從政策、服務、技術等多方面,努力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發展壯大直面三難今年,我市出臺了《關于充分發揮職能鼓勵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為鼓勵農民發展家庭農場給予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時也規定,家庭農場主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自有流動資金要在10萬元以上。《意見》的出臺讓懷揣致富夢的農民看到了新希望,但也讓不少人為10萬元的自有流動資金犯了難。記者在調查走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市現有的農業經營主體在生產發展過程中普遍遇到了資金短缺的難題。由于農民缺少可抵押資產,很難向金融部門申請到大額貸款,僅靠小額信貸根本解決不了規模擴大與生產發展中資金短缺的矛盾,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正常發展。上猶縣紫陽鄉農民謝梅生是鄉里有名的種糧大戶,今年,他的種糧面積擴大到300畝。他希望能給自己的家庭農場新建一個糧食曬場和相應的倉儲設施,但苦于資金短缺,他的想法還難以實現。政策扶持不夠全面,也使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步履維艱。從基本市情出發,我市農業和其他產業比較相對較弱,所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仍是一個弱勢的市場主體,在其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財稅、信貸、保險、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在安遠縣欣山鎮古田村,村民杜美芳的家庭農場是全市最早注冊的兩家家庭農場之一。如今,她的家庭農場里挖了魚塘,蓋了豬舍,還有20畝臍橙。杜美芳表示,下一步,她的家庭農場要擴大規模,精細化管理、精品化發展,這需要政府加快完善幫扶政策,在土地、資金、技術上給予家庭農場主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土地流轉難成規模,嚴重影響到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主導產業的緊密關聯和互動發展。在我市,農民對于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和認識在不斷提高,但由于我國農村土地產權模糊以及農村稅費改革,農民珍地、惜地的傳統觀念還很強,導致仍有許多農戶不愿長期、大面積的流轉土地,造成農村土地流轉難成規模。借力東風“《若干意見》的出臺,對我市多個發展領域給予了支持和幫助。《若干意見》中提到,要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因此,我市可再向《若干意見》借力,積極向國家部委和省有關部門爭取專項資金、技術支持和幫扶政策,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我市全面開花,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大力量。”市政協委員郭宏文說。郭宏文還建議,在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課題上,我市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繼續發揚不等不靠,奮發圖強的拼搏精神。為此,我市應強化配套服務建設,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同時,使其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和信息傳播力度。我市應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在支持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基礎上,突出抓好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普及信息技術知識,充分利用現有廣播電視網絡、電話網絡等信息傳播媒體,通過各種途徑送到涉農企業和農民手中,發揮我市信息資源的惠農作用。對于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該如何發展,羅理聰建議,我市應通過重點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內涵,有效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農民組織化程度;著力解決規模小、總量少,管理差、“空殼社”,品牌少、效益低,合作社發展環境欠佳等四個方面的問題。同時,資金和用地是我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關鍵難題,我市應利用金融支持和用地支持來破題。我市應鼓勵、支持金融機構面向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農用生產設施、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抵(質)押貸款業務,各地政策性擔保機構應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量身訂制準入條件;可嘗試把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種植養殖場、農機示范推廣用地等按照農業用地管理,不納入農用地轉用范圍,不占建設用地指標。記者手記合力共建新型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中堅力量,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需要我市統籌發展、長遠規劃,多部門聯動、多方參與形成合力,共同建設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為此,我市應科學編制完善的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發展政策,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向現代農業園區、農村扶貧、水利建設等重大項目區集群發展;做大做強一批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質量安全優、品牌效益高的示范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組織領導,嚴格督促考核,認真研究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可選派一些責任心和業務能力強的干部到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任輔導員;支持各類人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服務、引領發展;鼓勵科研人員和農技推廣人員領辦和創辦農民合作社,扶持大學生村官創辦、領辦農民合作、科技推廣、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實體。他山之石●打造完善的農業服務體系韓國自上而下設立三級農業服務體系。每個市郡(相當于縣)設立農村指導所,每個指導所配備15名大學以上學歷的技術與管理人員和約15名實驗工人,有自己的綜合農業科研所、培訓樓和實驗場地。日本通過農業協會把分散的小規模經營戶集中起來,提供購銷、教育、信貸、保險等服務,既改善了農民的交易地位,又減輕了政府的行政負擔,承擔了農村主要的經濟功能。●用安全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臺灣地區各市縣均設有農藥檢測中心、農藥檢測站,各農會、合作農場、農產品貿易市場均有農藥殘留生化檢驗站。在農產品的包裝方面實行分級制,同等級產品形狀、大小、顏色、成熟度等各種指標幾乎一致。政策解讀我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點任務今年8月30日,江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意見》。《意見》的印發,對加快推動江西省由傳統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轉變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意見》明確指出了我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三項重點任務。——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業剩余勞動力長時間、大規模轉移,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現象日趨明顯,迫切需要解決今后誰來種田、田怎么種的問題。《意見》提出,要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是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專業大戶,發展家庭農場和合作農場,扶持聯戶經營,發展農民合作社,引導組建農民合作社聯社,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并鼓勵龍頭企業領辦農民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創新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有適度的規模經營,而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必須要有土地流轉。為此,《意見》提出,要積極創新農村土地經營制度,重點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全面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積極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促進土地流出戶農民就業創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動農村土地流轉的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夯實土地流轉基礎。——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意見》提出,要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是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農業公共服務組織的支撐作用;著力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積極發揮經營性服務組織的生力軍作用;加快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積極拓寬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