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直接關系國計民生。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對農業重視程度不斷加大,連續四年中央一號文件集中關注農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始終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把發展現代農業提到了戰略高度。這讓從事和服務農業的企業、個人以及社會組織看到了希望。那么,解決好三農問題目標何時能成為現實?農業走向現代化究竟能否改變中國農村和農民的命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關鍵和支撐,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和前提。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還面臨哪些困難?農業部部長韓長賦闡釋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還面臨的四大矛盾。
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供給硬性約束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人口總量每年增加700多萬、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萬,由于人口數量增加和結構變化,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200億斤、肉類80萬噸。此外,農產品用途的拓展也拉動了需求增長。在國際上,石油價格高企刺激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直接擴大了玉米、油料、糖料等作物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資源環境對農業發展的約束持續加劇。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水缺的國家,人均一畝三分地,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每年還要減少耕地600萬至700萬畝,農業用水緊缺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與結構性緊缺的矛盾。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主要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總量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跨越。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產品供求關系開始向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轉變,部分品種需要進口彌補缺口。2004年起,我國農產品貿易由順差變為逆差。2012年逆差達到492億美元,其中谷物凈進口約1400萬噸,大豆進口5839萬噸,食用植物油進口960萬噸。進口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消費持續、剛性增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消費迅速增加,這就導致玉米等飼料用糧的需求大幅增長。食用油消費快速增長帶來大豆進口激增。我國8億人口時,人均消費食用油只有2公斤,現在13.5億人口,人均消費增長到19公斤。
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的矛盾。
這是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國農業日益顯現“高成本”特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農業土地租金不斷上漲,過去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因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而快速提高。同時,農產品跨區域流通量增大、運距拉長,物流成本普遍增加。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而農產品價格卻不能同步上漲,導致農業比較效益不斷下降。據抽樣調查,2012年夏收小麥、早稻和夏收油菜籽每畝純收益分別只有152元、321元和55元。農民說,“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兩天工”。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與農業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的矛盾。
農村勞動力走了兩億多人,還留下兩億多,雖然總量仍有富余,但農業勞動力素質明顯下降,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狀況日益嚴重。據調查,許多地方留鄉務農的大都是婦女和五六十歲的老人,有人形象地稱之為“3860部隊”。同時,新生代農民工不愿務農、不會種地。今后“誰來種地”問題將日益突出。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一科學定位和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國情、農情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這篇大文章,任重道遠,必須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貫穿現代化建設始終,遵循發展規律,增強憂患意識,持之以恒夯實農業基礎??茖W合理的攻克當前所面臨的困難,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
我國現代化農業面臨的阻礙
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供給硬性約束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人口總量每年增加700多萬、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萬,由于人口數量增加和結構變化,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200億斤、肉類80萬噸。此外,農產品用途的拓展也拉動了需求增長。在國際上,石油價格高企刺激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直接擴大了玉米、油料、糖料等作物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資源環境對農業發展的約束持續加劇。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水缺的國家,人均一畝三分地,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每年還要減少耕地600萬至700萬畝,農業用水緊缺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與結構性緊缺的矛盾。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主要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總量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跨越。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產品供求關系開始向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轉變,部分品種需要進口彌補缺口。2004年起,我國農產品貿易由順差變為逆差。2012年逆差達到492億美元,其中谷物凈進口約1400萬噸,大豆進口5839萬噸,食用植物油進口960萬噸。進口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消費持續、剛性增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消費迅速增加,這就導致玉米等飼料用糧的需求大幅增長。食用油消費快速增長帶來大豆進口激增。我國8億人口時,人均消費食用油只有2公斤,現在13.5億人口,人均消費增長到19公斤。
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的矛盾。
這是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國農業日益顯現“高成本”特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農業土地租金不斷上漲,過去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因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而快速提高。同時,農產品跨區域流通量增大、運距拉長,物流成本普遍增加。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而農產品價格卻不能同步上漲,導致農業比較效益不斷下降。據抽樣調查,2012年夏收小麥、早稻和夏收油菜籽每畝純收益分別只有152元、321元和55元。農民說,“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兩天工”。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與農業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的矛盾。
農村勞動力走了兩億多人,還留下兩億多,雖然總量仍有富余,但農業勞動力素質明顯下降,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狀況日益嚴重。據調查,許多地方留鄉務農的大都是婦女和五六十歲的老人,有人形象地稱之為“3860部隊”。同時,新生代農民工不愿務農、不會種地。今后“誰來種地”問題將日益突出。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一科學定位和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國情、農情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這篇大文章,任重道遠,必須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貫穿現代化建設始終,遵循發展規律,增強憂患意識,持之以恒夯實農業基礎??茖W合理的攻克當前所面臨的困難,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
我國現代化農業面臨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