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特色,就是立足自身特點,發揮比較優勢,實現人無我有。談到青海省發展特色種養殖,青海大學財經學院教授曲波說,近年來,我省充分利用冷涼氣候特點,通過農業結構調整,開發高原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創出一批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農畜產品和名牌產品,特色種養殖產品也越來越豐富。產值1.8億元不遙遠鮭鱒魚、河蟹是青海省開展特色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記者從省農牧廳了解到,2013年,青海省全年水產品總產量將達6000噸,其中,鮭鱒魚3641噸,河蟹125噸。以鮭鱒魚為主的冷水魚網箱養殖呈現較快的發展勢頭。“從養殖情況看,河蟹的養殖量和產量不高,但對豐富市民菜籃子和增加我省特色養殖品類還是有重要意義的。”省漁業局局長王海說,目前,全省可供養殖利用的水面主要是各型水庫和興修水利工程、治黃、人工開挖形成的池塘等,面積約為64萬多畝。
青海省的水產養殖有優質冷涼水體資源支撐,適于開展中高檔冷水魚類養殖。西北、東北等地區天然水域和人工水庫雖能滿足溫度條件,但是漫長的冰封期很不利于開展網箱養殖,而我省境內黃河流域建立梯級電站形成的水庫終年不結冰并且水量充沛,最適宜開展冷水魚網箱養殖。另外,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僅網箱養殖冷水魚這一項,到“十二五”末就能實現產值1.8億元。青海省的淡水養殖已經開展十幾年了,不僅豐富了青海人的餐桌,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同時也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在樂都區佑昌高原水產品開發公司養殖基地,企業負責人席思安說,他原本開的就是農家樂,現在魚塘里主要養大閘蟹,節假日來農家樂玩的客人可以挑了蟹現做現吃,還有專門買了帶走的。魚塘里還有鯉魚、鯽魚可供客人垂釣。養殖基地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就地就業,一個月有一千多元的工資,接待釣魚的人、賣蟹啥的。蟹不用喂,工作挺輕松的。村民老王和村里兩名婦女都在養殖基地打工,他們對這份既能照顧家里又能掙錢的工作很滿意。青海省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有氣候和生態優勢,日照時間長,可利用光能潛力大,水體純凈;西寧和海東市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特別適合發展高原冷涼性特色種養殖業。貴德、樂都、尖扎等地開展冷水養殖魚蟹就充分利用這些優勢,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產業怎樣上規模省城周邊農村,如晉家灣村這樣發展特色種植,有些已經形成產業規模,甚至形成了產業鏈,這個發展方向是對的。在發展過程中,要意識到制約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并下大力氣解決,才能保證發展的后勁和整體競爭力。
首先是基礎設施差,科技力量薄弱,人才和技術短缺。同時,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沒有什么專業技能,所以在接受脫貧致富知識能力上比較保守,也缺乏創新精神,晉家灣村村黨支部書記蘇明奇說起發展初期的經歷,對這點深有體會。其次,特色產品市場開發不足,占有率低。青海的鮭鱒魚、大閘蟹在本土市場不容易買到,與青海人的消費習慣、購買能力有關,從另一方面看也是我省特色產品開發不足造成的。城北區大力發展草莓種植,同時開展采摘節等活動,就是為特色產品拓展市場,現在,本地草莓比外地草莓售價高還受市民歡迎。而鮭鱒魚售價在每斤二十多元,大閘蟹每斤售價在七八十元,和外地的蟹相比,價格并沒有貴多少,但市民的購買量很少,基本都進了餐廳,成了高檔菜。最后,特色產品沒有打出品牌。近幾年,青海省特色種養殖產品越來越多,但能讓人一下子說出的品牌卻不多,城北的草莓經濟發展得紅紅火火,卻沒有一個響當當的品牌,同樣,樂都、貴德、尖扎等地養殖鮭鱒魚、大閘蟹,可只有可魯克湖的大閘蟹打出了品牌。所以,我省的特色產業要想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必須引進外地先進的種養殖技術,打出品牌,才能提高獲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消費習慣和能力影響本地市場需求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決定了西寧市場對鮭鱒魚和大閘蟹的需求量。“這也是當前水產養殖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王海說,我省的水產養殖發展時間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很多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原本都不是搞這行的,看到一個地方適合開展特色養殖或者別人做這個掙了錢,也就干起來,都是摸索著來。我省的冷水養殖鮭鱒魚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可魯克湖大閘蟹養殖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品質和產量日漸提高。其他特色水產養殖項目還急需提高技術含量,青海大學生態工程學院開展的冷水蟹養殖研究也是有針對性開展的,通過科學研究幫大閘蟹養殖戶降低成本,提升品質,這樣產品才有競爭力。此外,還要搞好市場開拓,避免出現青海人感覺吃不到特色水產的問題。雖然購買力和消費習慣決定了特色水產在省內市場銷量有限,但企業還是要想辦法做大做強市場,讓青海人愿意掏錢買當地產的特色水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