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能帶來10萬元以上收入的豬場,因為響應生豬整治的號召,說拆就拆了。這是發生在浙江德清鐘管鎮葛山村書記姚建強身上的事。老姚對記者說:“這是一個黨員干部應該做的。”鐘管鎮葛山村支部書記姚建強生豬養殖場常年存欄生豬近300頭,由于平時飼養管理及防疫措施到位,豬場效益一直不錯,年均收益都在10萬元左右。眼下我縣正全面推進生豬養殖污染整規工作。
葛山村雖未被列入禁養區范圍,但是由于村里養豬場距離龍溪港較近,為切實保護周邊水資源環境,葛山村及時召集村里所有養豬戶開會探討豬場關停工作。“我們的豬棚離龍溪港比較近,為了我們的水環境,為了子孫后代,我第一個簽協議。”會上,姚書記毫不猶豫地第一個站了出來。村書記帶了好頭,群眾也積極參與,全村6家生豬養殖戶中現已有3家簽訂了關停拆除協議,共存欄生豬700余頭,占全村總量的70%,保留的3家養殖戶也都紛紛表示會嚴格按照八個準養條件要求對豬場進行改造整治。同村的黨員章金榮也有存欄200多頭的一個600多平方米的豬場,在姚建強的示范下,他也同意決定對豬棚進行改造整治。截至目前,姚書記已按照協議要求清空了豬場內的所有公母豬和成品肉豬,豬舍也將按照協議拆除。同時他正在學習泥鰍養殖方面的知識,希望轉產后能給自己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從而更好地帶領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