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輿論反對轉基因大豆進入中國的聲音很高,但是中國的飼料業和養殖業恐怕并不這樣看。
在轉基因大豆大舉進入中國之前,中國不少人用豬草喂豬,養殖周期達到一年;但是用大豆作為飼料原料后,養殖周期至少縮短一半。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飼料生產國和豬肉生產國,豬肉不再是憑票供應的短缺商品。而中國飼料業和豬肉產業的繁榮,讓新希望和雙匯成為世界級企業變成可能。
最早發現中國養殖業潛藏巨大商機的是美國人。
1982年美國大豆協會在中國開設辦事處,在當時,這是一個被認為不可思議的動作。
一位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對本文作者說,當時中國還是世界主要的大豆和豆餅出口國,在國際市場和美國大豆產業是競爭的關系。到中國這個競爭對手國家來設立辦事處,推廣美國的大豆和大豆產品,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自然會引起大量的質疑和爭論。但經過認真研究,美國大豆協會的農民領袖們意識到,中國人口眾多,改革開放處于最初的階段,中國的動物養殖水平很低,中國的飼料工業還剛剛起步,未來的市場前景廣闊,可以通過推廣豆粕的使用,擴大中國國內的豆粕需要,既滿足了中國經濟發展自身的需要,又為美國大豆產品拓展了國際市場的空間,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關系。后來的歷史證明了當初一部分大力支持設立辦事處的農民領袖的遠見卓識。
美國大豆協會在中國設點后,在中國飼料企業和養殖戶中間大面積推廣“豆粕玉米型動物日糧”,通過養殖試驗,讓從業者親眼目睹這一飼料配方的優勢,“豆粕玉米型日糧”一直到今天仍為飼料和養殖行業普遍使用。在中國魚粉還是生豬特別是家禽飼料中主要蛋白原料的時候,美國人便在養殖企業和飼料企業中推廣“無魚粉配方”,用豆粕替代魚粉,既大幅降低飼料成本,又改善了畜禽產品的品質。
今天有很多人說,美國大豆因為比國產大豆便宜,所以國產大豆落敗。這樣評價美國大豆的競爭力,低估了美國人的能力和水平。美國人的高明之處,在于將一整套更有效利用飼料的方法教給中國人,讓中國養殖戶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出欄更多的畜禽,中國養殖戶建立起了對美式養殖的信心,進口美國大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改善養殖方法,提高養殖效率,這本是中國人自己該做的事情,美國人卻做到了,給中國的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養殖戶帶來滾滾利潤,所以現在反轉基因大豆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而一線的從業者卻并不買賬,繼續大量進口國外轉基因大豆。
美國的大豆和玉米能夠打開中國市場,不只是美國大豆、玉米本身品質優良,更關鍵的是有一套服務體系。美國大豆協會招募了不少中國的農業博士、碩士到田間地頭推廣最新的養殖方式和方法,進而推廣美國大豆。作為保障,美國所有的大豆農民都要將大豆銷售收入的0.5%交給州大豆基金會,再由州大豆基金會將其中的一半上交給美國大豆基金會,另一半留在州內,這叫“銷售提成基金”或“大豆繳款計劃”,英文為“soybean checkoff”。這些基金是美國大豆農民通過美國大豆協會向政府提出的由農民繳納的相當于一款稅項的基金,在農民代表的管理下用于“科研、市場推廣和培訓”。美國大豆基金會便是根據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大豆推廣、研究和消費者資訊法案”而成立的。
對應的是,國內的一些大豆協會還在為籌集足夠的會費而發愁,如果不通過媒體說一些“狠話”,可能就無人問津,自生自滅了。
在轉基因大豆大舉進入中國之前,中國不少人用豬草喂豬,養殖周期達到一年;但是用大豆作為飼料原料后,養殖周期至少縮短一半。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飼料生產國和豬肉生產國,豬肉不再是憑票供應的短缺商品。而中國飼料業和豬肉產業的繁榮,讓新希望和雙匯成為世界級企業變成可能。
最早發現中國養殖業潛藏巨大商機的是美國人。
1982年美國大豆協會在中國開設辦事處,在當時,這是一個被認為不可思議的動作。
一位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對本文作者說,當時中國還是世界主要的大豆和豆餅出口國,在國際市場和美國大豆產業是競爭的關系。到中國這個競爭對手國家來設立辦事處,推廣美國的大豆和大豆產品,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自然會引起大量的質疑和爭論。但經過認真研究,美國大豆協會的農民領袖們意識到,中國人口眾多,改革開放處于最初的階段,中國的動物養殖水平很低,中國的飼料工業還剛剛起步,未來的市場前景廣闊,可以通過推廣豆粕的使用,擴大中國國內的豆粕需要,既滿足了中國經濟發展自身的需要,又為美國大豆產品拓展了國際市場的空間,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關系。后來的歷史證明了當初一部分大力支持設立辦事處的農民領袖的遠見卓識。
美國大豆協會在中國設點后,在中國飼料企業和養殖戶中間大面積推廣“豆粕玉米型動物日糧”,通過養殖試驗,讓從業者親眼目睹這一飼料配方的優勢,“豆粕玉米型日糧”一直到今天仍為飼料和養殖行業普遍使用。在中國魚粉還是生豬特別是家禽飼料中主要蛋白原料的時候,美國人便在養殖企業和飼料企業中推廣“無魚粉配方”,用豆粕替代魚粉,既大幅降低飼料成本,又改善了畜禽產品的品質。
今天有很多人說,美國大豆因為比國產大豆便宜,所以國產大豆落敗。這樣評價美國大豆的競爭力,低估了美國人的能力和水平。美國人的高明之處,在于將一整套更有效利用飼料的方法教給中國人,讓中國養殖戶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出欄更多的畜禽,中國養殖戶建立起了對美式養殖的信心,進口美國大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改善養殖方法,提高養殖效率,這本是中國人自己該做的事情,美國人卻做到了,給中國的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養殖戶帶來滾滾利潤,所以現在反轉基因大豆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而一線的從業者卻并不買賬,繼續大量進口國外轉基因大豆。
美國的大豆和玉米能夠打開中國市場,不只是美國大豆、玉米本身品質優良,更關鍵的是有一套服務體系。美國大豆協會招募了不少中國的農業博士、碩士到田間地頭推廣最新的養殖方式和方法,進而推廣美國大豆。作為保障,美國所有的大豆農民都要將大豆銷售收入的0.5%交給州大豆基金會,再由州大豆基金會將其中的一半上交給美國大豆基金會,另一半留在州內,這叫“銷售提成基金”或“大豆繳款計劃”,英文為“soybean checkoff”。這些基金是美國大豆農民通過美國大豆協會向政府提出的由農民繳納的相當于一款稅項的基金,在農民代表的管理下用于“科研、市場推廣和培訓”。美國大豆基金會便是根據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大豆推廣、研究和消費者資訊法案”而成立的。
對應的是,國內的一些大豆協會還在為籌集足夠的會費而發愁,如果不通過媒體說一些“狠話”,可能就無人問津,自生自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