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約30年的時間,中國養豬業全盤西化,這令本土生豬品種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中國每年消費的豬肉已經超過5000萬噸,決定豬肉品質的種豬全部依賴進口,在過去約30年的時間,中國養豬業全盤西化,這令本土生豬品種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潘玉春在浙江嘉興舉行的首屆地方豬論壇上表示,中國每年要進口近2萬頭的種豬,國內養殖業需要的豬種主要靠引進。進口一頭種豬均價在人民幣2萬元左右,北京市農科院研究員趙書廣介紹,中國現在幾乎是各國種豬的集結地,很多國家的種豬在中國市場都有一席之地,如美國、丹麥、英國等。國外種豬的繁育水平高于國內,以美國為例,平均每頭母豬每年可以出欄生豬約20頭,中國平均每頭母豬只能年出欄生豬約14頭;另外,引進國外種豬繁育出的生豬瘦肉率可以達到60%上下,中國本土生豬品種的瘦肉率只有40%左右。
使用西式養殖方法生豬出欄的周期在150天左右,而本土生豬出欄往往要1年。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的豬肉供應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趙書廣說,這讓國外種豬及養殖方式在中國市場得以大行其道。這導致中國100多個地方豬種中的85%的群體數量呈下降趨勢,其中31個優質品種處于瀕危狀態和瀕臨滅絕狀態。中國豬肉產量已經達到每年5000萬噸左右,以金額計算,規模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1990年前后,中國每年人均豬肉的占有量約20公斤,根據今年5月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報告,2013年中國豬肉消費量預計將達到5261.5萬噸,人均豬肉消費量約為40公斤,趙書廣稱引進國外種豬以及使用豆粕、玉米等精飼料養豬的方式,解決了國內豬肉供應的問題,數量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質量問題開始顯現。西式養豬的高密度和精飼料讓疫病控制難度加大,而瘦肉率高但是豬肉口味不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浙江青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明曙稱未來中國豬肉市場將呈現金字塔結構,以西式三元豬為主的生豬養殖和加工企業向市場提供大眾化產品,滿足一般消費者的需求;生鮮豬肉的高端市場將由產量較低和生產周期較長的本土生豬產品占據;而結合國外生豬和本土生豬各自優勢的雜交生豬則可以在中端市場發力,本土生豬還有重振的機會。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張偉力稱,西班牙黑豬每年產量控制在20萬頭,每斤價格超過1000元人民幣,國內養殖業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