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長江宜昌段流域再次出現“豬漂流”現象,大量死豬拋江、高度腐爛、臭氣熏天……分析人士指出,這是長江宜昌段流域今年8個月時間,第三次出現“豬漂流”現象。
11月中旬,宜昌市點軍區譚艾路43-46號紅旗電纜廠附近的長江邊,出現了蛇皮編織袋包裝著的死豬。附近居民告訴記者,死豬被拋尸的地方位于譚艾路的一個轉角處,相對比較隱蔽。死豬被丟在江邊后,很長時間沒有被人發現,直到開始腐爛發臭時,居民們循味找去,發現江邊死豬橫七豎八,蒼蠅四處飛舞。當地有關部門趕到現場,共計清點出死豬29頭,主要是未成年仔豬,防疫人員對死豬進行了無害化處理,衛生防疫部門對現場進行了防疫消毒。
在三個月前和更早的3月中旬,長江宜昌段流域就曾出現過“豬漂流”。宜昌市點軍區畜牧局負責人對記者說,幾次死豬污染事件發生后,畜牧部門也想追究肇事者責任,但是很無奈,找不到具體的肇事者,只好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完事。畜牧專家指出,我國是生豬養殖大國,但處理死豬“身后事”機制還很不完善。據分析,在現行管理體制下,對死豬處理涉及畜牧、農業、工商、衛生、城管等多個部門,包括養殖、屠宰、流通等多個環節。按畜牧部門要求,對死豬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如掩埋等,但養殖戶并不買賬。
養殖大戶李作貴認為,不少養殖戶會覺得這樣做不僅費時費力,還需購買消毒用品,不如病死豬一扔了之。事實上,早在2011年7月,國家就給予每頭80元的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但基層畜牧部門反映,想領這些錢頗多周折,需向省市相關部門一級級申請,補貼發放往往耗時很久。專家認為,在死豬處理上,相關部門各自為戰,導致死豬善后機制欠缺,養殖戶各行其是。同時,由于長江各段,劃江而治現象嚴重,部門間缺乏合作,水利、衛生、環保部門在污染檢測上不透明,導致死豬處理協調機制難以發揮。
本月26日公布、明年1月1日實施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要求,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體等病害畜禽養殖廢棄物,應當按照規定進行深埋、化制、焚燒等無害化處理,不得直接排放。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王振華呼吁,防范死豬污染環境,亟待加強宏觀調控和管理,如對養豬市場進行監測,預報病疫等;同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鼓勵規模生產,提高風險應對和環境處理能力。